【多方觀點】「僭建事小 失信事大」論 是福是禍?

2018-01-10 14:28:09
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律政司長鄭若驊「僭建門」不斷發酵。有評論指,港府歷任高官總是在僭建問題上絆倒,致命的不是醜聞,而是官員以撒謊掩蓋事實的態度,僭建本身並非極惡大錯,只要承認錯誤並配合善後,風波自會平息;但也有指「不怕出錯,只要補鑊」的想法對政府而言已經很危險,質疑政府為何不思從源頭杜絕犯錯。

媒體驚訝「錯誤低級」

有關消息一出,不啻於在香港各媒體間投下一枚重磅炸彈。有觀點指鄭若驊在此事上出差錯根本不可思議,工聯會榮譽會長陳婉嫻《am730》刊文就稱:「就算潘潔、曾蔭權或梁振英的僭建事件你不記得,唐英年約道大宅外的吊雞車何等壯觀,你應該歷歷在目吧!為何會犯如此低級的錯誤?」

雖然有過 「罪不至死」

對於這些質疑,有觀點認為,鄭若驊雖然有過,但「罪不至死」。《明報》李先知文章就稱,目前議會主流泛民內部暫未形成一致讓鄭若驊下台的呼聲,但普遍認為鄭若驊日前的解釋未釋除所有疑慮,應盡快以坦誠姿態再對事情進行全盤交代;但無論如何,泛民議員會在立法會提出以特權法徹查事件,如果中途遇到阻撓,則正好當為3月補選「儲彈藥」。

《信報》金箴文章認為,雖然僭建這個絆腳石絆倒了不少港府高官,但由於事件至今尚未直接涉及性質更惡劣的利益輸送,所以目前叫囂鄭若驊下台恐怕為時過早;如現任財爺陳茂波初任發展局長時被坐實擁有農地又經營劏房,一樣留在問責團隊,可見以目前爆出的消息,實在不足以拖一位司長下馬。

僭建魔咒 顯「媒體監察」可貴

雖說「聰明人不會在同一地方摔倒兩次」,但顯然屢報屢鮮的僭建醜聞在港府高官中依然難以杜絕。《星島日報》杜良謀《香港01》媒體人張景宜文章均指,「僭建」早已成為港府高官政治審查中的必要環節,但即便如此仍難防止一次次出錯,如同「頂風作案」;說明政府的品格審查漏洞不小,港府高層均需好好檢討。張景宜文章則稱,作為又一單由媒體曝光的政府人士醜聞,「僭建風波」當事人的態度從最初「隔半年才回應」到「當日及道歉配合調查」,官員對事態度也在成熟,一再證明媒體所扮演的「第四權監察」對於香港彌足珍貴。

「僭建事小 失信事大」?

有媒體關心「僭建門」偏選此時才曝光的動機。中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副主任黃偉豪《香港01》的刊文指,當年前財爺梁錦松偷步買車一事,他採用的是「擠牙膏式」回應,企圖用謊言掩蓋謊言,但最終仍是被接二連三識破。

黃偉豪認為,在政治圈中「醜聞很少使你滅亡,最致命的反而是大話」。然而涉事官員通常只認為醜聞曝光是偶然事件,稍加謊言可以掩飾過去;但其實政界中醜聞往往很少「自然」發生,很多時候是有一股力量在幕後推動:他們早已掌握整件事的所有細節,但刻意不將所有資料一次性揭露,而是一點點揭發以「請君入甕」,當「大話遮大話」最終被連續戳破的時候,也是當事人誠信破產無法挽救的時候。

黃偉豪指,以鄭若驊至今對事件的回應,似乎並未吸取前人教訓,仍想把僭建解釋為「一時大意」;如果這就是謊言的開頭,或許已可以預見到她日後的結局。

「僭建事小,失信事大」連日來成為不少媒體對事件分析後的評價。今日《明報》資深媒體人陳景祥以及《信報》社評文章均稱,僭建風波中最致命的不是醜聞本身,而是官員以撒謊掩蓋事實的態度。陳景祥文章指,僭建醜聞在港府高官中屢見不鮮,但醜聞被曝光後,各位官員的際遇卻各自有別。前特首梁振英任內連他自己先後有三名時任高官深陷僭建風波,事發後三人都承認僭建並公開道歉,雖然大挫政府聲望,但他們中沒有一個因此下台;道歉與修復住宅後風波漸息,民眾也將事件淡忘。

陳景祥直言僭建在香港十分普遍,這是香港地窄人多的地緣特性造就的;想要畢其功於一役更是力不從心。但關鍵在於,處理僭建有法可依且法例清晰,當事人隱而不報的理由如果真是「一時疏忽」、「意識淡薄」之類的原因,鄭若驊主動認錯並盡快拆除違建,最多只會令政府和事主尷尬一陣;但若理由是刻意隱瞞或虛假陳述,一旦涉及官員誠信問題,事態就嚴重得多,甚至將成為新政府日後為政的一個大污點。

《信報》社評則指,如今鄭若驊住所僭建問題已經表證成立,接下來就是兩個層次的「善後工作」:第一層是依相關條文清拆或還原建築,第二層則是律政司長誠信重建工作。文章指,事發五日,鄭若驊兩度回應,但給出的聲明似乎仍未讓人滿意,即使昨日聲明中稱會配合屋宇處行動,言辭中也處處透露著為自己撇清的意味,令人難以聯想到誠信。

文章續指,多數人或許是理解住宅僭建的情況,僭建也非不可原諒的大錯;只要當事人以坦誠改過之心衷心向社會各界人士道歉,公關災難也能隨時間化解,亦不會連累特首也賠上個人聲望,鄭若驊如果日後要最終表態,這是關鍵一步,一念之差就可能是天堂與地獄之別。

不過,也有報章持其他意見。《東方日報》柳扶風文章就指,高官因為僭建問題中槍,當局不吸取教訓,或許還存有僥倖心理,見媒體渲染「只要主動承認,犯錯也沒關係」的言論,

便放任自己知法犯法。文章認為,港府想「打鐵」自身卻不硬,如此下去只怕越來越難孚眾。

政府孤軍奮戰 步履維艱?

屋宇署昨日對鄭若驊寓所進行初步視察,有關細節尚待公佈;目前鄭若驊對事件暫無更新回應,但可預料的是政圈上下有不少人已做好對「僭建門」開火的準備。《信報》余錦賢文章就透露,立法會內非建制議員已摩拳擦掌,準備在本周四林鄭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時對事件窮追猛問,屆時林鄭的回應將視乎能否為事件降溫的風向標。另一方面,余錦賢稱由於補選將近,立法會內的建制派本次也「不敢出面力撐」,怕惹禍上身。無人「排雷」,代表政府單獨行動,需要更加小心行事。

 

發佈於 多方觀點
By 2018-01-10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