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內地官媒連發兩文「聲討」浸大佔領事件

2018-01-25 14:47:44
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浸會學生佔領語文辦公室事件發酵數日,在昨日呈現白熱化:一日之內涉事學生與校方領導先後出面回應媒體,校方對學生採取的停學決定亦在社會掀起熱論;另外,內地官媒《人民日報》與《環球時報》昨日至今先後發文評論此事,再將事件推上風口浪尖。

《人民日報》政治文化部主辦的微信公眾賬號「人民日報政文」,昨日發布了一篇題為《普通話不及格就鬧事?中了“逢內地必反”的毒》的評論文章。文章指出,浸大學生對教員的粗魯態度「與香港社會近年來某些不正常現象是一脈相承的。香港某些人,只要一聽到中國、內地、愛國等字眼,就必然反對、百般阻撓」。

文章又指,普通話如今已成為世界各國人熱衷學習的語言,香港學生如果也學好普通話,對個人未來發展益處不小;但浸大學生的表現「不從自身找原因,反而公開挑釁校方規定,往輕裡說是目光短淺、看不清大勢,往重裡說是中『逢內地必反』的毒不淺。」

文章直言,自「佔中」事件後,香港各大學出現越來越多暴力衝擊事件,大學生也越來越傾向用暴力激進手段表達訴求,這是「佔中」留下的「後遺症」。香港社會各界呼籲學生反省檢討之時,「那些往他們腦子裡灌輸奇談怪論的人,是不是也該反省呢?!」評論最後指,大學校園「絕不是學生可以任意妄為的地方,凡事要有法律及道德的底線」,「如果對目無法紀、違反道德的行為意味姑息、容讓,必將損害香港的法治基礎和社會風氣。」

而就在今天凌晨1時,內地「環球網」發布了一篇《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筆名「單仁平」發表的評論。評論在題目中就稱「少數香港大學生的視野太窄了」,又在內文指明事件的根源「還是一場意識形態衝突」,認為在校園內動輒舉行抗議是「對香港極端反對派言行的模仿,少數人視之為『政治時髦』」。

文章表示,香港與內地的聯繫必將越來越緊,這一過程是自然而不可阻擋的;甚至長遠而言普通話對港人的重要性將超過英語。香港年輕人日後會有很多機會赴內地工作,且即使他們不出香港,日後生活中與普通話的接觸也會越來越頻繁。文章又指「連特朗普的外孫女都學普通話漢語,念唐詩」,這時決定遠離普通話是「將自己置身於世界發展最有活力的大潮流之外」。

文章續指,「香港社會有關教育的爭議夾雜了不少價值衝動,這一切可以看成香港回歸後,仍拖著一時剪不干淨的被殖民心理的尾巴。」又稱雖然事件在內地引起不少人憤怒,但更多人的評價可能會是「香港小青年視野太窄了,本事也很一般,很可能沒什麼競爭力。」

文章舉例稱大中國圈許多年已沒有來自香港的公認青年榜樣,而「香港青年形象」在內地出現時更多變成了「黃之鋒這種不讀書也不創業,小小年紀就喜歡用蹲監獄炫耀自己與眾不同的『另類港仔』。」文章最後指,從國家層面看,少數香港學生的「任性」構不成什麼大問題、衝擊不到全局;但如果個人將自己置於香港回歸這一強大慣性的對立面,「無異於是把自己的人生當一面意識形態的小紙旗揮舞著玩。」

發佈於 特稿
By 2018-01-25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