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古老山藥 創新烹調

2015-10-20 17:19:12
劉稚茸

香港輕新聞特約編輯,資深傳媒工作者。

近年,一支支新鮮山藥出現在街市菜場,這種北方多見的食材,現在連香港菜場也常見它身影。人們創新了許多好吃又簡單的烹調方法,宴客自奉都相宜。

山藥古稱「薯蕷」,是人類最早食用的植物之一。關於山藥最早的記載見於距今兩千多年前的先秦名著《山海經 . 北山經》。當時的名稱是「署預」。到千餘年前的唐朝,詩聖杜甫還提及:「充腸多薯蕷」。什麼時候「薯蕷」變成「山藥」呢?唐朝皇帝代宗名叫李豫,於是避諱改「薯蕷」為「薯藥」。宋朝的宋英宗名趙曙,為避諱又改名「山藥」了。

山藥性甘平,入脾肺腎三經,中醫經典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說,山藥「益腎氣、健脾胃、止洩瀉、化痰涎、潤皮毛」。許多經典中成藥裡都有山藥,例如四神湯、六味地黃丸等。南方人煲雞湯、排骨湯時,加些曬乾的山藥片一起燉,味道好,又有滋補治療的正面作用,是最家常的菜式,家家戶戶都會做。如今大量新鮮山藥上市,除了傳統的煲湯、煮粥外,也可以炮製些創新菜。

菜市場上的山藥大致兩種,普通山藥比較粗身,如果爆炒,口感爽脆。「鐵棍山藥」 身形細長,口感粉糯,是山藥品種裡最高等級的「懷山」,專指出產在河南焦作一帶,古代稱「懷慶府」的地方,香港菜場新鮮的鐵棍山藥比普通山藥貴30%。

20150102_190250_副本

柴垛山藥

新鮮的鐵棍山藥連皮蒸來吃,是能上宴席的一道菜。烹製容易,營養豐富,還有極好的食療作用。這是河南餐廳最普通的一道菜。

製作:

  1. 鐵棍山藥2支沖水,百潔布擦去山藥表皮泥土和粗糙的根鬚。保留褐色表皮。
  2. 山藥切成均勻3-4吋段,在碟子上整齊排放。
  3. 鍋裡加水,放上蒸架,水滾放下碼好山藥的碟子,隔水蒸10分鐘。時間太久皮破肉爛反而不美。
  4. 上桌時配一碟白糖,連皮蘸糖吃。可當冷盤、前菜,也可當一道熱菜。糖尿病人可選擇用代糖。

河南當地人在家做此菜時,也有用微波爐叮熟的。洗好、切好、碼好,送進微波爐叮三四分鐘就成,更加簡單,不妨試試。

20150219_130528[1]_副本

紅燒毛山藥

製作:

  1. 與清蒸山藥一樣,兩支鐵棍山藥沖水,百潔布輕擦,去掉山藥表皮泥土和粗糙的根鬚。保留褐色表皮。
  2. 炒鍋加熱,再放植物油,油熱後,把切成3公分長的連皮山藥段,倒入油鍋裡煸炒2分鐘。
  3. 山藥炒均勻後,如同做紅燒肉,加入生抽一匙羹、老抽一匙羹,耗油一匙羹,糖一匙羹,清水半碗。蓋上鍋蓋燜燒三四分鐘,注意翻動,不可焦底。當醬油和糖燒至半乾,濃稠的醬汁掛上山藥段時,即起鍋裝盤。

鐵棍山藥的根鬚細密,連皮連根鬚一起吃,故稱「毛山藥」。在上海崇明縣農家廚房,用柴火大灶烹製,香氣和口感更佳。

20150301_184755[1]_副本

薺菜山藥羹

薺菜是江浙一帶春季時令野菜,清香撲鼻。過了春天就抽芯長花,莖葉都變老,硬得咬不動了。江浙人非常喜歡這種野菜,是春天包菜肉餛飩的首選蔬菜,也可薺菜炒年糕、做豆腐羹,是許多家常菜的基本食材。現在有了人工種植的,也有冰凍真空包裝的,一年四季可以買到了。香港有專售上海菜的店鋪,一定可見其蹤影,此菜在香港價格不菲,好在輕秤,買幾兩已可點綴一道菜了。

製作:

  1. 新鮮山藥一根,去皮切滾刀塊,立即泡在清水裡,避免去皮的山藥與空氣接觸後肉色發黑。有人對新鮮山藥的粘液過敏,會有很癢的不適感。所以應當用抹布包住刨皮,防止粘液接觸皮膚。
  2. 新鮮薺菜4兩,洗乾淨切碎末。開油鍋加鹽,略炒幾下薺菜,半熟的薺菜會縮成半碗,用碗盛起。
  3. 油鍋不需清洗,加入雞湯或清水,水滾後,加進山藥塊。水再滾,半熟薺菜倒在山藥里同煮2分鐘,用生粉勾芡,裝進深碗里,上桌灑幾滴麻油。
  4. 山藥如同蓮藕那樣:煮的時間短,吃口爽脆,再煮,時間長了,口感變成粉面狀。此菜要求山藥爽口,切記烹調動作要快捷。薺菜可用上海青菜替代,但青菜不受火力,久煮易變黃色,不好看也不好吃了。

香港輕新聞獨家首發,轉載請註明出處。

發佈於 飲食
By 2015-10-20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