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研究:逾9成國際品牌樽裝水遭「微塑膠」污染

2018-03-15 18:11:45
陳頴詩

香港輕新聞編輯

【香港輕新聞】美國非牟利組織「Orb Media」近日公布一項研究發現,多個國際品牌樽裝水均受到微塑膠污染,當中兩個品牌更在香港有售。專家指,樽裝水疑裝瓶過程受污染,飲用後或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塑膠顆粒應與部分癌症、精子數目下降及多動症有關連」。

圖片翻攝自:BBC

11款樽裝水品牌 逾9成被驗出含微塑膠

這份報告名為「synthetic polymer contamination in global drinking water」,研究人員檢測來自9個國家(巴西、中國、印度、印尼、肯亞、黎巴嫩、墨西哥、泰國及美國)約250瓶樽裝水,其中93%樣本發現微小塑膠顆粒,包括聚丙烯、尼龍和聚酯粒(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至於選擇這些品牌的原因,研究人員表示是因它們在上述國家中銷量較高。

[toggle title="接受檢測的樽裝水品牌:" state="close"]Aqua (Danone)

Aquafina (PepsiCo)

Bisleri (Bisleri International)

Dasani (Coca-Cola)

Epura (PepsiCo)

Evian (Danone)【本港有售】

Gerolsteiner(Gerolsteiner Brunnen)

Minalba (Grupo Edson Queiroz)

Nestlé Pure Life (Nestlé)

San Pellegrino (Nestlé) 【本港有售】

Wahaha娃哈哈 (Hangzhou Wahaha Group)[/toggle]

圖片翻攝自:Orb Media

疑裝瓶過程受污染 或致癌症及精子數目下降

在這些受到測試的樽裝水中,每1公升就發現10.4個塑膠顆粒。負責研究的紐約州立大學研究員梅森(Sherri Mason)接受《法新社》訪問時,這項研究中有65%的塑膠屬於「塑膠碎片」,而並非是纖維,「我認為多數塑膠來自瓶子本身或瓶蓋,以及裝瓶過程」。

梅森認為,這些塑膠顆粒應該與某些癌症、精蟲數量稀少、過動症和自閉症有關,「我們知道這些疾病跟合成化學物有關,而塑膠顆粒提供渠道,讓這些化學物質進入身體」。

東英吉利大學的首席研究員梅耶斯(Andrew Mayes)表示,這個研究必須經過獨立單位檢驗後,才可以證實其可信度。而海洋環境保育組織Oceana的人員表示,這研究顯示塑膠對生態和人類都有害,人類不應該在生產塑膠瓶裝飲料,「目前最緊急的事就是讓瓶裝水成為過去式」。

圖片翻攝自:Orb Media

綠色和平:應該少買樽裝水

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馬子琪表示,是次研究引證塑膠污染廣泛存在,即使樽裝水亦不能倖免。微塑膠的體積細至6.5微米,樽裝水生產的過濾工序也未必能有效處理,其中Evian及San Pellegrino樽裝水均是全球統一生產及包裝,「我們估計該些品牌於香港出售的樽裝水亦有可能含有微塑膠」。馬子琪表示市民一般會以為樽裝水相對地衛生及安全,事實未必如此,加上膠樽即用即棄,成為塑膠垃圾,污染環境,所以應該少買樽裝水。

相關品牌對研究結果持不同看法

《BBC》在該研究發表後,採訪問多個品牌對此結果的看法。

  • Nestle:公司於兩年多前曾進行內部微塑膠測試,並沒有發現任何結果於「跟蹤級別」之上。
  • Gerolsteiner Brunnen多年來公司一直測試產品的微塑膠含量,結果顯示為「顯著低於顆粒限量」的水平,「不明白梅森教授的研究是如何得出結論的」。發言人補充說微塑膠是「無處不在」的,不能排除它們在裝瓶過程中,從環境空氣或包裝材料進入產品的可能性。
  • Coca-Cola :公司擁有業界最嚴格的質量標準,並採用「多步驟過濾(multi-step filtration process)」。但發言人承認塑膠微粒似乎無處不在,即使產品在經過高度嚴謹的處理的後,也可能被發現。
  • Danone:公司不評論這項研究,因為其測試的方法不清楚,但發言人補充指,自己的產品有「食品級包裝」。發言人指出,現時沒有關於微塑膠的規定或如何測試它們的科學共識。
  • PepsiCo:公司產品有嚴格質量控制措施,並有進行過濾和其他食品安全機制。發言人把微塑料科學形容為「處於起步階段的新興領域」,這需要進一步的科學分析研究和各持分者的合作。

過去,消費者購買樽裝水有愈來愈多的趨勢,甚至超過汽水。市場研究機構Canadean曾估計,自2008年起樽裝水銷量按年增長率為6%,較汽水的1.3%高,前者料全年可售出2380億公升,多於汽水的2270億公升。據Orb Media報導,樽裝水在全球飲料市場是增長最快的飲品,每年可產出1,470億美元。

發佈於 時事政治
By 2018-03-15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