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觀點】林鄭「四兩撥千斤」?《國歌法》最快十月表決?

2018-03-19 14:45:55
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港府已在上周向立法會提交了關於《國歌法》本地立法的建議文件,有消息指《國歌法》本地化將不會拖延很久,最快今年10月開始表決。有政圈中人稱,特首林鄭月娥從冷處理「一地兩檢」上嚐到甜頭,相信屆時《國歌法》本地化也會低調進行,並會去掉公眾諮詢環節。

今年一月,有建制中人將《國歌法》本地化與「一地兩檢」歸納為本屆政府將面對的「硬仗」,認為政府在這些議題上必會嚴陣以待。近日政圈正對《國歌法》是否應展開公眾諮詢議論熱烈。《蘋果日報》「西環集中營」專欄稱,民主派中人普遍認為林鄭月娥會以處理「一地兩檢」的手法處理《國歌法》議題,將社會討論氛圍降到最低。

文章又引述一些建制中人直言,稱《國歌法》立法與一地兩檢性質上都屬於「中央硬任務」,不可不做之餘,還無太大改動空間;而有了「一地兩檢」冷處理奏效的經驗,「根本不用做公眾諮詢」。該建制中人認為公眾諮詢不僅變相炒熱議題,還會給到民主派及各民間團體動員市民去信反對的機會,「如果數目好多,唔止令中央尷尬,更隨時觸怒北京領導人,林鄭梗係唔會畀隻鑊自己孭。」

不過有民主派人士認為,《國歌法》相比「一地兩檢」,對市民生活影響更明顯,「唔同高鐵一地兩檢,你唔搭就唔關你事」,認為林鄭應該舉行正式公眾諮詢。

《信報》「香港脈搏」余錦賢政情則指,上周五向立法會提交立法建議後,民主派即時反應最低限度無人「反枱」,相信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一早做定『防風措施』」。

另外,就《國歌法》本地化的具體期限,文章稱雖沒有明文期限,但內地《國歌法》已在去年11月納入《基本法》附件三,若本地立法年底仍未完成,意味著香港有超過一年的「真空期」,或令北京不滿。目前,當局正研究在7月提交草案首讀,力求10月立法會復會後就進入表決。

余錦賢稱,有政界人士認為,教育局現時對學校教唱國歌的課程指引比較寬鬆,每間學校對教授國歌的規定都可能不同;但若經過立法,校方除需教學生唱,還要教導歌曲北京與奏唱禮儀,教育局就要研究是否需要進一步規範課程指引。

深圳大學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黎沛文《明報》的刊文指,社會上有聲音擔心立法將造成基本權利減損,甚至影響市民日常生活;這種高度警惕並非多餘,但不代表表達自由在內的基本權利不應受任何限制。文章指,大多數基本權利在規範意義上都有相應的行使界限;而國歌法出台,能在國旗與國徽條例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個人行使表達自由時應該遵循的界限。

文章續指,普通法地區對限制表達自由的立法,通常採取比限制其他基本權利立法更嚴格的審查標準,因此在社會上的爭議聲也更大;但國歌在香港蘊含的意義屬於「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19條所指『公共秩序』的組成部分,符合該條文設置的權利限制條件。」黎沛文認為,《國歌法》本地立法對個人權利只限制了「表達」的某種形式,限制手段也未逾界,因此屬「有限限制」,「並未構成對表達自由的實質侵害」。

發佈於 多方觀點
By 2018-03-19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