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Peppa Pig成為中國「社會人」的標誌?

2018-05-04 18:25:59
陳頴詩

香港輕新聞編輯

【香港輕新聞】大受中國人喜愛的英國學前動畫Peppa Pig,近日傳出被影片平台「抖音」封殺。在內地網民惡搞及二次創作下,Peppa Pig成為中國「社會人」的標誌,引來官媒批評是染上「顛覆性」色彩,有損社會風氣。為何這隻小豬能夠於成年人的世界爆紅?

互聯網圖片

「小豬佩奇身上紋,掌聲送給社會人」

2015年,中央電視台把英國動畫Peppa Pig(內地稱小豬佩奇)引進內地,成功獲得不少小朋友的喜愛。雖然這部動畫是針對學前兒童而設計,但從去年開始卻在年輕人中走紅。

內地科技媒體「品玩」曾仔細列出,這隻小豬「走紅」的經歷程。據指,在去年下半年,微博上出現與Peppa Pig相關的「豬豬女孩」(指愛吃、傻乎乎、樂觀開朗的女孩,褒意)話題,隨後大量微博帳號開始分享Peppa Pig的二次創作惡搞圖,帶動人們對這動畫的關注。

去年年底,一段將Peppa Pig畫在背上的視頻於網上內地快手、抖音等影片平台中爆紅,這種非主流文化形成的反差,成為一種有趣的嘲諷,而網絡上的潮語「小豬佩奇身上紋,掌聲送給社會人」也是如此而來。

互聯網圖片

用Peppa Pig產品標榜自己是「社會人」

在社會學中,「社會人」(social man)的基礎理論源自人際關係學說,指具有自然和社會雙重屬性的完整意義上的人。「社會人」假設最早來自於美國管理學家梅奧(George Elton Mayo)的霍桑實驗。梅奧認為,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人格的活生生的「社會人」。研究結論指出人除物質需要外,還有社會需要,人們要從社會關係中尋找樂趣。

但在中國社交平台上,「社會人」一詞卻被人歪曲,甚至帶有眨義。在內地,一些戴著金鏈、巨大手錶的紋身人士,看起來像是不務正業及有「江湖氣息」,因此被稱為「社會人」。

不少內地小朋友及年輕人均認為,帶有反差的「社會人」打扮非常有趣,於是將Peppa Pig貼紙當紋身貼在身上,並戴著它的手錶,拍攝影片分享,引起一陣熱潮。此後,包括明星在內的,不少人紛紛利用Peppa Pig產品,例如手錶、紋身等,透過惡搞標榜自己是「社會人」,亦有不少商家以此為營銷手法,反應熱烈。

互聯網圖片

微博圖片

內地官媒批評:毀掉孩子的童年

然而,這埸Peppa Pig的網路風潮,亦受到中國政府的關注。《人民日報》曾發文批評「這些不利於文化產業健康發展的因素,需要警惕」,不少學生以穿戴Peppa Pig的服飾、手錶等互相比較,甚至有不法商家假冒仿製相關產品獲取利益,「小豬佩奇(Peppa Pig)再社會,也不能毀掉孩子的童年,不能逾越規則和底線」。

《環球時報》英文版指出,「社會人」字面上的意思是「社會中的人」,但在網路語境下,它指的是那些與主流價值觀背道而馳,「他們遊手好閒,是黨努力培養的年輕一代的反面」。評論提及,在小豬佩奇(Peppa Pig)被賦予這種顛覆性的色彩後,遭到大肆傳播,並引述專家指,該卡通形象的走紅展現了社會的獵奇心理,這可能有損積極的社會風氣。

帶有社會價值的一套動畫

其實,在Peppa Pig的動畫中,故事沒有任何反派人物,結局也一定皆大歡喜。從動畫內容亦可見英國主流價值觀,英式教育崇尚孩童自由的發展和平等的溝通方式,因此常出現小孩子爭玩具、吵架的情節,這與《喜羊羊與灰太狼》、《黑貓警長》等國產動畫片直接展示善與惡的對立有所不同。

而動畫中,豬爸爸與豬媽媽與孩子平等、自由的交流方式,令不少家長看後表示也要改善與孩子的溝通方式,並要多陪伴孩子的成長。

動畫截圖

繼小熊維尼在內地變成禁詞後,這次的Peppa Pig風波亦令不少人感到莫名其妙,不少內地網民認為當局「想太多」。亦有人認為,一些惡搞作品內容低俗,多含有粗口或黃色玩笑,或會對未成年人造成誤導。另外,有網友擔心,若再這樣下去,或許有一天所有的卡通人物不能在中國網路上出現。

中國網友惡搞Peppa Pig各地方言配音:

[embed width="" height=""]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lZhOfBnKwI[/embed]

發佈於 文化生活
By 2018-05-04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