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觀點】中國打「人權牌」換「聯歐抗美」?

2018-07-11 14:18:28
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逝世一周年前夕,其遺孀劉霞重獲自由,前往德國。有評論認為,中國在貿易戰期間准許劉霞出國,目的是爭取德國及歐洲支持,聯合抗美;惟有意見指,這些國家在智慧財產權問題、強制性技術轉讓等方面,對中國的指摘與美國立場一致,不大可能站在中國一方。

《信報》「金針集」專欄今日(11日)的文章綜合外界如何評價事件:中國為緩和劉曉波逝世一周年的壓力,提早為問題拆彈;亦有意見認為,中國在與美國爆發貿易戰後,透過「合縱連橫」拉攏德國支持;也有人估計中國銳意改善國際形象,增添軟實力。

對此,專欄分析,在近年國際大氣候出現變化下,特別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向中國發動貿易戰、肆意欺侮「老朋友」及盟友,令國際敵我利害關係變得更撲朔迷離,各大國需要重新考量與美國及其他地區的親疏指數。當中德國總理默克爾在貿易、移民問題上與特朗普愈來愈針鋒相對,「按照『敵人的敵人是朋友』這江湖常態,『阿爺』跟德國這全球第四大經濟體親近一點,亦很合理」。

《巴士的報》盧永雄的文章認為,對中國來說,放走劉霞不是大問題,頂多在短期內激起一番議論,長遠無大影響,「但中國選擇在如今放走她,而且放到德國柏林,就似有打一隻好牌給歐盟上的意思」。隨著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中國收縮各方面的戰線,聚焦應對中美糾紛。

盧永雄指出,歐盟大國如德國、法國一方面因為特朗普任意向歐盟徵稅,和美國反了面。但另一方面歐盟和美國同在北約軍事同盟中,大家都是所謂「自由世界」國家,戰略關係密不可分;若歐盟要和中國在貿易問題行為更近,勢必被國內的人權組織抽後腿,「如今中國打出放劉霞這張牌,是給德、法領袖一個下台階,目標是要在本月16日在北京召開的中歐峰會中,把歐盟拉得更近」。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7月5日出訪歐洲,外界視之為中國「聯歐」之旅。《明報》社評稱,今次李克強訪德,首務也是鞏固共同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立場,在此時讓劉霞重獲自由,有利營造較佳對話氣氛,惟中國歐洲之間有不少貿易矛盾,「北京肯定深明,放一個劉霞,不可能促成『聯歐抗美』,也不會改變目前貿易戰形勢」。

社評提及,近年中國甚少打「放人牌」,一來是西方開始少談人權外交,二來是中國覺得在西方施壓下放人「有損顏面」。過去中國與西方經常就人權外交針鋒相對,擇機釋放異見人士,是中國跟西方周旋的一張牌,隨着中美貿易戰開打,中方當然希望跟歐洲加強經貿合作,或至少確保歐洲不會向中方放冷箭,「然而貿易戰跟劉霞重獲自由是否有直接關係,需要更多論證,不能太過想當然」。

《蘋果日報》李怡「世道人生」專欄指出,中國在貿易戰居於劣勢,因此急欲拉攏歐盟國家,試圖合作對抗「美國優先」的貿易戰。在德國當地時間9日中午(香港時間前天深夜),李克強與默克爾進行會談,在不到10個小時,劉霞已登上前往德國的航班,「當然,在李克強與默克爾的會談中,不會是明明白白的條件交換,很可能是早就準備好送出的『見面禮』,以爭取歐盟支持」。

不過,李怡認為,釋放劉霞或可以營造中德會談的氣氛,但要爭取歐盟在中美貿易戰中站在中國一方,卻不大可能。表面上,早前G7會議有一張特朗普與默克爾等國家首腦冷峻對視的照片,似乎不共戴天;實際上,這些國家在智慧財產權問題、強制性技術轉讓、企業併購等方面對中國的指摘,與美國立場完全一致。

發佈於 多方觀點
By 2018-07-11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