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筆由己:香港英文教學偏重語法 是搞錯重點?

2018-08-03 10:52:21
資深傳媒人褚簡寧(Michael Chugani)。(圖片來源網絡)

禇簡寧先生 (Michael Chugani) 最近提到,各地英語老師不時教導學生錯誤的語法,例如不能以連接詞 (conjunctions) 作句首;另一個最常聽到的教導,是不可以用介詞 (preposition) 結句。這兩個古老的英語語法傳說至今仍有不少香港老師傳授,有的老師還指正禇簡寧的 "far better than me" 是錯的,應該是 "far better than I";又有說 ice cream 不該有連字符 (hyphen),又或因為不認識而視美式英語為錯,特別是拼字與發音。

考核語法更易衡量語言水平

似乎有不少香港的英語老師不常更新及修正自己對英語語法的認知,禇簡寧亦經常批評香港老師太側重語法。但為甚麼如此迷戀語法的老師同時又對語法一知半解?這是兩個重點矛盾地重複,形成惡循環:側重語法,語法卻不正確。

是甚麼導致香港英語教育普遍「側重語法」?其實,很多時候難以辨別某人英語好不好,通過考察只有對錯的語法則相對能客觀安全及「公平」。再者,傳統英語教學著重語法,聽、講、寫都牽涉語法,予人一種學英語就要「先把語法無誤地學好」的錯覺。這種做法一直延至教師英國語文能力評核 (即一般常說的基準試)。

側重語法 卻不重練習

既然對語法那麼重視,香港又由幼稚園開始接觸英語,為何整體學生英語水平還是無法達到流暢地對話?

幼年多接觸英語,可以自然輕易地培養出語感 (English sense),可以達至很自然的簡單對話。但側重語法的學習,不旦忽略了多練習應用,白白浪費了這個自然學語言的優勢,還會因怕語法錯誤而不敢用英語。舉例而言,若運動只重視技術理論,音樂只重視樂理,相應練習時間卻不多,又怎會在運動比賽中取得好成績?怎麼能演奏出美妙樂曲?舉例而言:

[box type="shadow" align="" class="" width=""]Where is your home?

What is your job?

You can take them to use.

It must have its own reason.

It is because...

這些句子語法上都沒有錯,亦不妨礙理解,但只要平日常接觸英語,一看便知句子很古怪。這些句子有些出自英語老師教學,可見英語老師自身並沒有養成多接觸英語的習慣。那麼這些老師又如何引導學生多接觸英語,讓他們感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

「教師職位未能吸引優秀學生」?

另外,香港基準試的英語寫作及口語一向合格率偏低。雖然不能就此斷定香港英語教師水平低,卻能反映出大部份有意投身教育界的考生心態,印證了孫明揚所言「教師職位未能吸引優秀學生」。對英語興趣不大的老師沒有動機保持或進修英語,加強了不多接觸英語的習慣。未能應用英語,多精準的語法也無用武之地;同時也正是少用英語,語法也會相應退步。最終就造成了側重語法,但語法卻不精的情況。

其實,語法並非不重要,只是英語學習不僅僅是學語法。語言主要用以溝通,尤其是聽講,需要非常快速與精準的接收和反應,需要多模擬練習才能靈活運用,不是刻板背句可以應付,也不是精準語法就能幫忙。語法複雜且難明,初學者須多應用,培養出語感,產生成功感才有動力繼續學習。在後期,再加強正確語法就能事半功倍。

老師對英語的了解就如同掌握產品知識一樣 (product knowledge),雖然不可能瞭解到所有林林總總又會隨時間演變的英語語法,但也可以不斷學習,多閱讀,遇到矛盾或疑問便去查證,互相交流,不恥下問,更正錯誤。這樣才能讓學生培養正確的語感,對英語產生興趣,為日後成為英語教師打下基礎,並最終打破語法不精的循環。

延伸閱讀:

教師語文能力評核 5成7英文寫作不符任教要求

教大語文評核專家:香港英文教育被扭曲!

發佈於 博評
By 2018-08-03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