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做生意自降標準?內地水產團標將虹鱒列為三文魚

2018-08-13 14:30:23
秦楚天

香港輕新聞編輯

三文魚與虹鱒魚的區別。(圖片來源網絡)

【香港輕新聞】今年5月,內地央視在一則報導中介紹青藏高原有著國內最大三文魚養殖行業,但有消費者發現,新聞中展示的「三文魚」其實是淡水養殖的「虹鱒魚」,如果當作三文魚生食會有感染寄生蟲的風險。近日,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發布最新標準,將虹鱒正式列為「三文魚」。

上周六(1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官方網站發布了一條新聞,指自今年5月以來,國內水產養殖業內一直關注的《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正式發布。據悉,這份團體標準由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同三文魚分會成員單位青海民澤龍羊峽生態水殖有限公司、上海荷裕冷凍食品有限公司等十三家單位共同起草。這篇聲明針對數月前輿論關注的行業標準空白作出了回應。

《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指出,「三文魚是鮭科魚類的統稱,包括大西洋鮭,虹鱒、銀鮭、王鮭、紅鮭、秋鮭、粉鮭等」。同時也對水產中對人類健康危害較大的線蟲、吸蟲與絛蟲進行規定,要求產品標籤明確標示原料魚產地與種名以及商品名等信息。

青海省人民政府的新聞聲明。(截圖來源:青海省人民政府官網)

淡水魚生食有何風險?

上海海洋大學教授陳舜勝指,海水魚和淡水魚中都可能存有寄生蟲,海水魚中寄生蟲種類較少,以線蟲為主,由於海水滲透壓高,因此線蟲在人體中長不到成蟲就會死亡。但是淡水魚中常見的寄生蟲肝吸蟲等,由於生長條件與人體相近,在近似的滲透壓下,容易在人體內存活。因此生吃淡水魚的風險比生吃海水魚更高。

不過,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王炳謙就稱,無論海水魚或淡水魚皆可生吃,前提是在養殖過程中沒有病原體或讓病原體感染的機會,「有沒有寄生蟲不取決於在海水還是在淡水生長,而是看其生長過程是否安全可控」。王炳謙認為,現時養殖的虹鱒魚在人工飼養過程中有高壓滅菌的處理過程,因此一般不會出現寄生蟲。

網友自發杯葛三文魚

很多網友對這份團體標準表示不買賬。網友「美食家大雄」稱,「這標準一修改,用低價虹鱒魚冒充北歐進口三文魚的,就徹底肆無忌憚了……倒霉的是我們食客」;網友「顧扯淡」就認為,這套新標準「有點像奶粉……怎麼也通不過之前的標準,就把國內標準調低。」有不少網友表示,既然內地對三文魚的定義難以令消費者放心,決定日後「罷食」,讓「三文魚」與「虹鱒魚」在市場上都失去競爭力。

「團體標準」是什麼標準?

據悉,內地各行業中訂定的「團體標準」是不同於「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或「企業標準」的一種界定。通常理解下,「團體標準」沒有質量技術監督局批核的標準文號,只是一份在企業內部的生產標準,由團體自主制定、發布、採納,同時社會或其他企業可以自願採用的標準,而企業一旦採用就會對其生產的產品具有強制性。這份標準若想生效,需要層層上報各級相關部門備案。

對此,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會長崔和表示,「團體標準」高於「行業標準」,又稍低於「企業標準」。「有的企業為了創立品牌,會把標準制定得很高,那對於我們團體標準來講,我們不能夠採用單一企業的標準,單一企業標準就會容易造成壟斷了。」

發佈於 文化生活, 飲食
By 2018-08-13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