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呂琪:曾經震撼世界的西方-81軍事演習

2018-08-30 13:24:22
呂琪

香港輕新聞特邀軍事評論員

近日中國國防部發布消息稱,解放軍將於8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赴俄羅斯參加俄軍「東方-2018」(Vostok-2018)戰略演習。本次演習中,中俄兩軍將於9月11日至15日在俄後貝加爾邊疆區共同組織的聯合戰役行動演練,包括機動防禦、火力打擊、轉入反攻等科目。

盡管具體的演習規模尚未透露,但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Sergey Shoygu)早已公開表示,本次演習「史無前例」,將是名垂青史的「西方-81」(Exercise Zapad-81)演習後規模最大的演習。中國軍隊參加本次演習的規模也可算「史無前例」:中國軍隊將派出3200人參演部隊與俄軍參演部隊並肩作戰,成為中國陸軍和平時期最大規模的一次海外派兵行動。

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Sergey Shoygu)

關於這次中俄軍演,不少西方媒體都已經詳細介紹過了。筆者對這一則新聞最感興趣的是俄國防部長紹伊古提到的此次軍演時的措辭——「西方-81」軍演後俄方最大規模的一次軍事演習。這讓筆者想起了當年第一次看蘇聯紀錄片《這樣的士兵不可戰勝》時感受到的震撼。

[embed width="" height=""]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NybllbrrXY[/embed]

令西方震驚的「西方-81」

1980年,隨著高呼「美國復興」口號的共和黨領袖列根(Ronald Wilson Reagan)入主白宮,美方也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要給「蘇聯擴張主義」顏色看。被激怒的蘇聯決心組織一次空前規模的超級演習,在宣傳蘇聯軍事學術發展和裝備水平提高的同時,提醒美國搞清楚「究竟誰是歐洲的主宰者」。很快,代號「西方-81」的演習方案就從高級軍官的設想,變成複雜而可執行的諸兵種合成戰役行動預案。

本次演習的總策劃是時任蘇聯國防部副部長兼總參謀長的奧加爾科夫元帥(Nikolai Ogarkov)。接到命令後,他馬上率領一批年富力強的參謀們,結合蘇軍從「西方-79」演習以及阿富汗戰爭中獲得的經驗,夜以繼日地工作,對「西方-81」演習進行了精心規劃。1981年9月4日,「西方-81」演習在蘇聯西部(今俄羅斯西部、白俄羅斯全境、波羅的海三國)、波蘭東部和北部以及東德等廣大地域全面展開,動用兵力50萬人,各型坦克1,500輛、裝甲車和步兵戰車2,000輛,還有空降兵、戰略火箭軍和陸軍火箭炮兵、海軍1個艦隊參加。

蘇聯國防部副部長兼總參謀長的奧加爾科夫元帥(Nikolai Ogarkov)

在那個「原子彈當手榴彈扔」的年代,「西方-81」在8天的演習時間裏,蘇聯共模擬發動141次戰術核打擊,當量為100噸至1萬噸TNT,目標包括美軍設在西德的拉姆斯泰因和斯圖加特等基地。

演習伊始,蘇軍第一進攻梯隊的坦克以30%左右的損失率撕開寬度為10公里、縱深5公里的突破口後,緊隨其後的主力坦克集群一擁而上。蘇軍近衛空降第7師則在模擬西德法蘭克福機場的明斯克郊外機場,實施整建制全裝備的空降(筆者註:整個空降師一次性全員全裝實施空降,在人類戰爭史上也是唯一一次),緊接著在己方空軍的近距離支援下奪取高速公路樞紐。演習的第8天,蘇軍坦克集群就沖到模擬法國敦刻爾克和比利時安特衛普的波蘭東部地區。蘇聯坦克兵們經過短暫而激烈的戰鬥後完全控制碼頭,後續部隊接下來的8小時內陸續抵達並展開陣地,徹底消除假想敵通過英吉利海峽增援歐洲大陸的可能。

為了達到震懾北約的目的,布里茲尼夫(Leonid Brezhnev)指示蘇聯外交部邀請北約國家派觀察員觀摩。面對蘇軍鋼鐵洪流展示的橫掃歐洲的可怕前景,北約觀察員們震驚了。他們沮喪地發現,歐洲的北約軍隊完全無法抵抗蘇軍及華約如此強大的攻勢,只能寄希望於大西洋對岸的美國,祈禱美國援軍能在蘇軍橫掃歐洲大陸之前搶先登陸。然而不幸的是,西歐距離美國很遠,遠隔大西洋;更為不幸的是,西歐距離蘇聯很近,近到眼皮子底下。

華約不管是在實力上還是在地形上都占有絕對的優勢,美國觀察員在演習結束後也不得不承認:「可能當美軍增援剛走到半路,西歐的戰事就結束了,俄國人將站在大西洋岸邊等著我們。」從各方面的反應來看,「西方-81」這次演習是非常成功的,可以說前蘇聯把核戰爭和機械化戰爭演繹到巔峰。其戰術達到的高度再也沒有哪個國家能夠企及了。但從歷史的角度看,這次演習給前蘇聯帶來的後果,確實前蘇聯始料未及的。

《中導條約》的出現

美國與蘇聯於1987年12月8日簽署全稱為《美國和蘇聯關於銷毀中程和中短程飛彈的條約》(Intermediate-Range Nuclear Forces Treaty)一直被譽為「冷戰時期最成功的軍控協議」。從結果來看,這其實是個不折不扣的陷阱,北約佈置了一個讓蘇聯當局落入的圈套。「西方-81」演習後,北約對於演習中蘇聯的坦克集群、空降兵和空軍的表現都大加贊賞,而對於演習中蘇聯的火箭軍表現出來的核打擊能力卻鮮有提及。

事實上,這次演習中蘇軍之所以能有如此好的表現,關鍵就在於火箭軍對於核武器的運用。蘇軍所有的突破口都是由各種戰術核武器撕開的,而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蘇軍各種的中短程彈道導彈。

《中導條約》的出現,表面上看是蘇聯消除了來自美國中程彈道導彈的威脅,實際上蘇聯自己對當時北約最大的威脅也同時失去了。當時蘇聯的空軍對北約也沒有任何優勢,在沒有空中保護的情況下,蘇聯的坦克集群一旦開戰,實際上將會是北約空軍的靶子。

信息化戰爭的出現

面對蘇聯軍事實力的挑戰,以美國為代表的北約國家改變了戰爭規則。在衡量自身實力後,美軍和北約認為繼續以傳統的核戰爭和機械化戰爭去硬拼蘇聯並沒有任何優勢。因此當時的美軍另辟蹊徑,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戰爭方式——「空地一體戰」。

該理論是由曾在1977年至1981年任美國陸軍訓練與條令司令部(United States Army Training and Doctrine Command,縮寫為TRADOC)司令的多恩·斯塔瑞(Dorm A. Starry)提出的。這一理論旨在開發一種新的陸軍作戰條令,應對在中歐地區由蘇聯軍隊潛在的多梯次攻擊對美國和北約部隊施加的挑戰。斯塔瑞認識到,在對抗蘇聯第一梯次部隊的同時,也要打擊其第二梯次部隊。要實現這一目標,陸軍將需要空軍的配合。

為表達出他所構想的條令性轉變,斯塔瑞稱該陸軍新作戰概念為「空地一體戰」。「空地一體戰」理論中關於「空」的一部分是要告訴空軍:陸軍認為,兩個軍種之間強有力的夥伴關係是不可或缺的。而伴隨著「空地一體戰」出現的則是更先進的「信息化戰爭」!

美國陸軍訓練與條令司令部(TRADOC)司令的多恩·斯塔瑞(Dorm A. Starry)

牆裏開花牆外香

說到信息化戰爭,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西方-81」演習的策劃者——奧加爾科夫元帥。此公不同於大家印象中刻板教條的蘇聯軍官,而是一位有著新思想並極富預見性的戰略理論家,提倡電子科技革命。這位老將早在1979年就率先提出以電子計算機為核心的新軍事革命構想。

奧加爾科夫期望的「理想軍事指揮控制體系」不僅要鏈接到每個師或者團,還要覆蓋到每個將軍、軍官和士兵,提供最准確和精細的信息,支持他們做出最合適的決策。可惜的是,演習後大部分蘇聯領導人都沉浸在喜悅中,而大力倡導信息化戰爭,並且組建了蘇聯第一支數字化部隊的奧加爾科夫元帥在得到了一枚列寧勳章後就「被靠邊站」了。

直到1991年蘇聯解體後,目睹美軍在不到100小時內就把號稱世界第四軍事強國的伊拉克軍隊打得土崩瓦解,這個時候大家才感受了這位老將致力的「信息化」和「空地一體戰」的威力。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18-08-30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