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呂琪:「伊爾-20」被擊落與敘內戰局勢的關聯

2018-10-01 10:41:24
呂琪

香港輕新聞特邀軍事評論員

(網絡圖片)

 

9月17日深夜,駐敘利亞赫邁米姆空軍基地(Khmeimim Air Base)一架載有14人的「伊爾-20」軍機在地中海上空被擊落,機上14人全部遇難。戰場上有犧牲乃常事,但此事發生後敘利亞、俄羅斯、美國和以色列幾方的表態,卻透露出耐人尋味的「暗戰」意味: 

  • 敘利亞方面解釋稱,以軍使用了配備DRFM設備(註1)的快速干擾系統(例如AN/ALQ-184(V)系列戰鬥機自衛干擾系統)欺騙敘軍雷達,讓後者誤擊了「伊爾-20」,即便以軍戰機早已返航,但是以軍還使用「海豚」級潛艇發射巡航導彈攻擊敘利亞目標,使得敘利亞防空部隊向天空射擊了40多分鐘。 
  • 俄羅斯方面表示,俄國防部9月18日確認在莫斯科時間17日晚有一架俄軍「伊爾-20」電子偵察機在地中海上空被敘利亞防空導彈擊落。當時以色列戰機和法國軍艦正在對敘利亞的拉塔基亞發動導彈襲擊。俄國防部認為,雖然飛機被敘利亞政府軍擊落,但以色列在此事中採取了有敵意的挑釁行為,令人憤怒。 
  • 以色列國防軍則在其官方推特上發文稱,對17日被敘利亞擊落的俄羅斯軍機遇難軍人表示哀悼,「以色列對昨天晚上被敘利亞防空火力擊落的俄羅斯飛機機組人員的死亡表示悲痛」。推文中還指,「以色列認為阿薩德政府對這一事件負有完全責任,是他們擊落了俄羅斯飛機。」 
  • 美國方面的解釋美國總統特朗普的一番公開聲明。他在19日表示,「我才聽說這個事件。我認為,建立在事實基礎上,是敘利亞擊落了俄羅斯飛機。而且我知道,至少有14人喪生。這是非常悲傷的事情。根據現在的消息,這是敘利亞的錯誤,而且這很不好。我們在敘利亞做了很大的工作對抗『伊斯蘭國』。我們距離結束有關工作已經很近。」

綜合四方的說法,軍機墜毀的責任在敘利亞一方。但是,這次事件僅僅是敘利亞的防空力量被以色列電子欺騙導致誤擊這麼簡單嗎

首先,如果俄軍的防空系統連航速大大低於「F-16」、反射面積與「F-16」天差地別到連自家的「伊爾-20」都分辨不出來,那仗也可以不用打了。再說,即使分辨不出,俄軍自己也有敵我識別系統,如此敵我不分上來就打,無論如何都不像真事。

5N62制導及照明雷達,大塊的是發信天線,而小塊的是收信天線,右邊的圓形天線是連接在空飛彈、用以支援更精確的航向調校的發信天線。(網絡圖片)

報導上說,擊落「伊爾-20」偵察機的是「薩姆-5」遠程防空導彈。「薩姆-5防空導彈」(筆者註:SA-5「甘蒙」,蘇聯編號S-200「織女星」),與一般中文資料所說的「無線電指令制導+末端主動導引」不同,較具權威性的英文資料指出這種防空導彈是連續波半主動雷達導引防空飛彈,即由地面的制導雷達(5N62制導及照明雷達)發出波束照射目標,然後由導彈尋的頭的電波接收天線接收反射回來的雷達波並調校航向,飛向目標。這類導彈通常還有後向天線,接受照明雷達發出的訊號,以進一步準確調校飛彈與目標的差距。由於地面制導雷達的輸出功率不低,對干擾較不「感冒」,一般認為抗干擾能力較高。缺點是多目標應付能力不佳。

S-200長程防空飛彈,重7噸及長約11米,甚至比飛毛腿導彈還要重,是整個冷戰中射程最長的防空飛彈。(網絡圖片)

但是按照正常操作,當導彈的目標從以色列的「F-16」變為己方的「伊爾-20」時,如果飛機和導彈的敵我識別系統仍在正常工作,導彈完全可以避開「伊爾-20」,除非當時的敵我識別系統出問題敵我識別系統,是由詢問機和應答機兩部分組成。通過問與答的方式,獲得識別資訊,從而確認為己方目標或者敵方目標。

偵察機被擊落的兩種可能

這次導彈擊中「伊爾-20」偵察機時,為什麼俄軍的敵我識別系統沒有回應?筆者分析有兩種可能:第一,當時「伊爾-20」沒開敵我識別系統這並不罕見,很多時候敵我識別系統故障或者出現發熱,會暫時關機,何況俄軍的敵我識別系統歷來都是「時靈時不靈」。當年蘇聯擊落美軍的U2高空偵察機的時候就發生過薩姆2導彈誤擊中自己的米格19的事情。

第二,地面識別系統差。雖說這次發射的是俄制的防空導彈,但是出口的產品不會再使用俄軍的敵我識別代碼。換句話說,這枚「薩姆-5」導彈和「伊爾-20」偵察機之間無法進行俄軍內部的敵我識別問答,防空導彈在飛向「伊爾-20」後繼續飛行並命中就不足為奇,更何況當時在空中,很可能上述兩種情況同時都發生了。

「伊爾-20」型黑鴨A型電子偵察機,主要任務是電子情報搜集。其機腹配備側視雷達,以追蹤地面訊號及目標,並兼具地形雷達圖製作功能。機首左右方則配備被動訊號截收天線,主要監聽陸上及空中預警雷達的訊號。除非進行衛星通訊或使用側視雷達掃瞄,否則一般監聽任務中不會發出無線電波。(網絡圖片)

 

說回「伊爾-20」,這是一款蘇聯伊留申設計局(Ilyushin)在「伊爾-18」運輸機基礎上改型設計的電子偵察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給予綽號「黑鴨(Coot)」,主要進行區域性電子偵察任務。該飛機裝備有先進的感測器、天線、紅外線及光學感測器、側視機載雷達以及即時資料分享衛星通信設備,可用於收集敵人的通信資訊(尤其是地面單位發出的訊號),並發現敵機大規模集中發出的信號。之前「伊爾-20」在敘利亞的任務一般被認為是監察IS及叛軍各地面部隊的通訊及雷達情報,方便讓俄軍及政府軍發動空中攻擊。

不過,考慮到「伊爾-20」偵察機畢竟是1970年代的產品,其電子設備雖經俄軍近年多次升級改良,但電子方面屬於俄方短板,在美以軍方眼中俄方的電子設備還算偏弱,意味著在天空上找到「伊爾-20」並對其進行干擾,對美以兩國來說是輕而易舉的。至於「薩姆-5」導彈對於以色列而言,更是「老朋友」了,在美蘇冷戰時期就有過多次對抗,冷戰結束後隨著蘇聯和華約解體,「薩姆-5」導彈已不知被美國、北約各國做過多少套拆解研究,可以說這款導彈在以色列面前根本沒有秘密可言。

當時的戰場態勢簡圖,由俄國國防部提供。由同日叙利亞戰場形勢圖判斷,IL-20當日仍然在執行伊德利卜省地區電子訊息截收任務,半段路都在伊省上空繞圈。(網絡圖片)

 

以方報復俄方援助敘利亞?

偵察機、預警機、電子戰機這類飛機在戰時都是己方嚴密保護的目標,那麼為何俄軍方會讓沒有自衛能力的偵察機和以軍的「F-16」戰機如此接近?照一般的飛行慣例,如果兩國不在交戰狀態,偵察機並不害怕另一方的戰機靠近,反而會視之為一次近距離偵察對手的良機。冷戰時期的美蘇之間乃至現在俄羅斯和北約,己方的偵察機執行任務時經常會有對方的戰鬥機伴隨飛行,但從沒發生過開火行為。

俄國空軍只派了1架A-50U預警機前往敘利亞,以當地高強度任務而言,一架只能提供有限且間斷的空中預警服務。(網絡圖片)

 

如此看來,當時俄軍對局勢判斷存在誤差,僅僅考慮到俄以雙方沒有處在交戰狀態而未考慮到其他因素,令昂貴的偵察機在沒有護航戰鬥機掩護或預警機作遠程支援下獨進行任務(俄軍在該區只有一架A-50預警機,加上維修時間,根本沒可能在該區進行24小時巡邏)。換言之,俄軍沒想到以軍「可能」會針對偵察機下手。

年初以色列F-16I被擊落圖。(網絡圖片)

 

筆者在之前的文章中提過,今年2月以色列軍方有三架「F-16I」越境空襲敘利亞結果被敘軍方的防空導彈設伏並被擊落一架。有分析指出,那次以軍的「F-16I」被擊落,除以軍本身麻痹大意外,很大的原因的是俄軍介入敘利亞戰爭後幫助升級了敘利亞的防空系統,使得以軍機不再能輕易壓制和躲過敘方的雷達。而且,以軍認為這其中「伊爾-20」電子偵察機占了很大的功勞。

以色列在中東的天空素來橫行,又怎能甘願吃這種虧?所以,這一次很明顯以色列就是直奔俄軍「伊爾-20」偵察機而去,而這一次,麻痹大意的就是俄軍了。(註2)

 

針對俄羅斯的「通牒」?

最早的時候,敘利亞內戰是朝著有利於以色列和美國的方向發展的。但是在俄羅斯強勢干預,特別是土耳其發生未遂政變後,土耳其的領導人埃爾多安多次暗示美國和以色列參與了這場政變。土耳其對敘利亞戰爭的態度發生了180度轉變,而在失去土耳其在敘利亞北部邊境對敘利亞反政府武裝的支持後,戰爭的形勢開始逆轉。

目前地面上俄敘伊聯軍已經基本完成了對敘利亞反政府軍最後的包圍,由美國等主導的敘利亞反政府軍等武裝力量都被俄敘伊聯軍壓縮包圍在伊德利卜地區,持續了七年的敘利亞戰亂顯現出進入最後階段的徵兆。如果俄敘伊聯軍再在以色列伊德利卜一戰大獲全勝,那麼它的死敵伊朗的勢力等於會順著新月沃土地帶直接殺到以色列的家門口。

為了保住自己在敘利亞地區的代言人,同時為了避免新月沃土地區落入伊朗人的手裡,相信以色列人是絕對不能接受被自己在中東地區的頭號敵人把刀架上脖頸的滋味的。此前,美以等多國都對俄敘伊軍隊在伊德利卜的軍事行動多次發出過警告,這一次行動,很可能又是一次針對俄羅斯的「通牒」。(註3)


  • 註1:DRFM(數位射頻記憶體)技術事實上是指快速截收雷達波並精確紀錄的技術。
  • 註2:事實上「薩姆-5」導彈在2001年10月曾引發一場嚴重空難:烏克蘭一個「薩姆-5」導彈團在演習中在切換搜索雷達掃瞄模式時,錯誤鎖定一架和靶機方位相當但在演習區外飛行的俄國西伯利亞航空1812號班機(當時俄烏關係並未嚴重惡化,而靶機在切換掃瞄模式時已被另一支導彈擊落),繼而導引飛彈將其擊落。以色列空軍並不是沒可能利用切接模式的時間差來進行欺敵作戰,只是難度其實極高……(編者按)
  • 註3:不過說時遲,那時快,以色列在9月27日宣布會隨時重開以敘邊境唯一官方過境口岸「庫奈特拉口岸」(Quneitra Crossing),由於另一邊已由政府軍完全奪回,此舉事實上有承認阿薩德政權的一點意味。目前仍無法理解以俄敘三方是否在伊朗勢力問題上達成甚麼協議。(編者按)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18-10-01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