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范冰冰逃稅風波 暴露影視業「片酬資本化」亂象?

2018-10-05 14:02:11
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內地影星范冰冰自捲入「陰陽合同」風波後,逾3 個月從未露面,日前終被官方證實。網上隨即流傳一篇名為《范冰冰的富與罰,夢碎資本市場的前世今生》的文章,指內地影業公司透過收購等財技倍增資產,連帶不少明星身家暴漲;而中國人樂於投資,期待一夜暴富,最終成為「韭菜」。

片酬資本化 併購風氣愈演愈烈

這篇名為《揭秘:范冰冰的富與罰,夢碎資本市場的前世今生》的原文目前已被刪除,只有零星網站討論區仍可見。內容提及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部分內地影視公司就開始利用「片酬資本化」炒作上市公司。

  • 2013年5月23日,內地著名男演員兼男導演張國立出資1000萬(人民幣‧下同)註冊浙江常升影視製作有限公司,不到4個月,華誼兄弟宣布以2.52億元收購。
  • 2015年10月21日,李晨、馮紹峰、Angelababy等6位明星註冊成立浙江東陽浩瀚影視娛樂有限公司,註冊資本1000萬,但在僅僅一天後,華誼兄弟宣布以7.56億元收購70%的股權。
  • 同年11月19日,華誼兄弟宣布收購馮小剛等股東持有的浙江東陽美拉傳媒有限公司70%的股權,交易對價10.5億元;該公司註冊於2個半月以前,註冊資本500萬,總資產1.36萬元,負債1.91萬元,淨資產-5500元,而70%股權的收購價格是10.5億元。

文章提及,在這一系列操作,華誼兄弟股價從2013年4月的約16元,暴漲到10月的81元;轉增除權後,從40元上漲到2015年股市崩盤前的64元,相當於復權股價2年上漲8倍。

收購演員空殼公司 片酬變成市值

究竟為何要收購演員的空殼公司?文章解釋,從表面上看,收購的行為是為了「深化(與明星的)戰略合作關係」,但其實是為了把成本變成利潤,把利潤變成市值,「收購款上市公司出,股價上漲帶來的財富歸大股東」。

而對影視企業來說,演員片酬收入本屬於是影視劇的製作成本,但如果收購了演員經紀公司,在通過合併子公司財務報表下,這個成本使能夠堂而皇之的變成了經紀公司的收入,進而成為了上市公司的淨利潤,「有機會藉助市盈率槓桿作用,推高上市公司市值」。

文章舉例,在2016年3月,唐德影視擬以8億現金方式收購范冰冰的空殼公司無錫愛美神51%的股份,此估值主要來自對范冰冰未來10年收入預估。當時交易令內地股民譁然,最後被中證監叫停。文章批評,如此簡單的「資本化」及「做市值」的行為是「太沒有技術含量」,但由於中國的股民們沉浸在併購重組「一夜暴富」的夢想中,令證監會只好親自出手。

同是股東和戰略夥伴 范冰冰86萬變2.6億

文章稱,在唐德影視上市之前,范冰冰就是公司第十大股東。而作為股東和戰略夥伴,由范冰冰主演的電視劇《武媚娘傳奇》獲得2015年度收視冠軍,令作品早在上映之前,就已為唐德影視實現預售收入2.68億元,佔其2014年總收入4億元的67%,為公司在2015年2月成功上市立下「汗馬功勞」。

2月17日,范冰冰和趙薇同時現身唐德影視在深圳證券交易所的上市敲鐘儀式,唐德影視當天收盤價32.88元,並在持續上漲3個多月後,達到最高價201.96元,范冰冰持股市值達到2.6億元;但從招股書顯示,范冰冰持股成本只是2011年4月新增註冊資本時出資的85.6萬元。

中國股市「韭菜」多?

文章最後指,中國人民樂於儲蓄及投資,期待一夜暴富,所以中國股市始終不缺「韭菜」(意思是部分老股民虧本離場,新力量再加入股市,就像韭菜一樣,割一茬很快又長一茬),「50後心灰意冷,60後備受摧殘,70後仍在堅守,80後正在進場,90後躍躍欲試,00後預備隊正在資金積累中」。

《人民日報》:法律面前沒有特殊公民

官媒《人民日報》亦在微博發文指,范冰冰偷逃稅款案水落石出,8億多的追繳及「罰單」震動輿論;而天價片酬、陰陽合同等久為詬病,涉稅大案揭開了蓋子,整飭影視業偷逃稅問題迫在眉睫。文章強調,這是一場「全民法治課」,法律面前沒有特殊公民,愈是公眾人物,愈須潔身自好,「依法納稅是義務,如果仍有人哀之而不鑒之,結果也是涼冰冰」

外界相信,透過法辦知名度如此高的明星,是要向其他人傳達出非常明確的警告:任何貪汙、逃漏稅的行為都會受到嚴懲。而中國國家稅務總局也已經發布聲明,要所有影視企業及相關從業人員在今年 12月31日前主動補繳稅款,這樣當局就不會追究這些人的法律責任。

[embed]

范冰冰需繳交逾8.8億元人民幣「贖回」自由

范冰冰需繳交逾8.8億元人民幣「贖回」自由

    【香港輕新聞】內地影星范冰冰於自今年6月初被舉報涉嫌逃稅後一直失蹤,上星期有消息指范冰冰已解...

[/embed]

發佈於 特稿
By 2018-10-05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