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吹草動】施政報告前瞻 土地房屋政策續成焦點?

2018-10-09 14:13:23
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特首林鄭月娥將於明日(10日)公布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涉及近250項新措施,以回應巿民最關注的房屋土地、醫療及教育議題。各界連日來頻頻放風,盛傳政府除正式推展東大嶼填海計劃外,亦會落實工廈改裝成過渡房屋;亦有消息指,政府或研究仿效新加坡組屋安排,准未補價資助屋業主「大屋換細屋」。

特首林鄭月娥今日表示,去年《施政報告》提出的78項措施已落實,明日將提出250項新措施,涵蓋土地房屋、醫療、福利等範疇。她透露,今次文字篇幅較去年增加兩成,明天在立法會只會作重點介紹,約一小時便會完成,下午則會有長達1小時30分的記者會,解答相關提問。

各界連日來頻頻就《施政報告》內的政策「放風」,據《香港經濟日報》「有政戲」傅流螢引述消息指,報告主要聚焦填海和棕地,尤其是作為「重中之重」的東大嶼填海計劃,而因為工程龐大,必須及早起動,展開前期研究工作;至於其他較具爭議的覓地方案,如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發展郊野公園邊陲等,相信會等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年底提交最終報告,港府才會作決定,以免被外界批評架空小組的工作。

《信報》政情文章亦綜合各方消息,認為《施政報告》很大機會落實以填海方式增加土地供應,而除了填海外,政府亦有機會調整公私營房屋供應比例。事實上,自2014年制定《長遠房屋策略》,10年公私營房屋供應比例一直定為「6比4」,據指,當局或會把有關比例上調至「7比3」。

對此,《香港經濟日報》「專家樓論」唐榮認為,這項舉動會否在施政報告內提及,較難預料。若然透過施政報告這重要的場合,宣布這重大的政策更改,對市場固然有震撼的作用,但由於公私營房屋比例是由長遠房屋策略制定,而長策每年的檢討則在12月份,提早在施政報告宣告則可不符合程序。他稱,若然政府落實修改公私營房屋比例,將會是一項牽一髮動全身的大舉動,將會對土地規劃、制定賣地計劃等帶來影響。

早前,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曾指出,過渡性房屋將會是施政報告中「重中之重」的主題。據《明報》引述消息指,當局擬透過增加過渡房屋,紓緩輪候公屋多年的劏房戶的居住環境,包括提出工廈免補地價整幢改裝。目前,已有最少3 幢位於九龍東的工廈有可能整幢改裝做過渡房屋,合共提供約450 個單位。

另外,有消息人士向《香港01》透露,政府或會提出研究仿效新加坡組屋「換細」的安排,由房協研究讓轄下未補價資助出售房屋的年老業主,在放售面積較大單位後,獲准回購另一較細未補價單位,變相鼓勵業主「樓換樓」,促進資助出售房屋市場流動性。

惟該消息人士表示,當局最終希望把計劃適用範圍涵蓋至居屋、租置公屋及綠置居等,但房委會的資助出售項目需要修改法例才可推行,故相信要經過一段時間才適用。

《施政報告》 全文將於明午(10日)於網上發放文本及相關刊物約中午12時至下午7時在民政事務總署轄下20個民政諮詢中心派發。

發佈於 多方觀點
By 2018-10-09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