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硬回應記者失蹤 沙特若打「石油牌」恐得不償失?

2018-10-18 14:04:54
陳頴詩

香港輕新聞編輯

【香港輕新聞】《華盛頓郵報》沙特裔記者卡舒吉2日步入沙特駐土耳其領事館後,至今行蹤未明,近日更傳出他被活生生肢解。在美國總統特朗普揚言如事件屬實將「嚴厲懲罰」後,沙特隨即威脅進行報復,外界擔憂此舉或致油價飆升。但有評論認為,沙特如以石油作「武器」反擊美國,恐帶來反效果。

《華盛頓郵報》沙特裔記者卡舒吉(Jamal Khashoggi)失蹤達兩周,據《紐約時報》報道,土耳其官員日前向傳媒爆料,指卡舒吉被人由總領事辦公室,強行拉到旁邊的房間活生生肢解。期間卡舒吉慘叫,之後被注射不明藥物後,再無發出任何聲音。

沙特官媒威脅:油價要飆升至200美元

事件至今仍未有調查結果,美國總統特朗普早前已揚言,如證實事件屬實,將「嚴厲懲罰」。對此,沙特阿拉伯官媒《Al-Arabiya Turki Al DakhiNews》負責人Turki Al Dakhil發表名為《美國制裁沙特將意味著華盛頓刺傷自己》的評論指出,如果美國因記者事件制裁沙特,油價或飆升至每桶200美元,甚至更高,全世界將面臨「經濟災難」。

雖然Al Dakhil強調這是他個人觀點,但外界認為,沙特有意暗示以減產石油還擊美國,引發市場擔憂,或致全球油價飆升。

1973年以來首用石油作「外交武器」

不過,《路透社》專欄作家坎普(John Kemp)17日撰文稱,沙特上一次試圖用石油當外交武器是在1973至1974年。一眾阿拉伯產油國宣布對美國等國實施「石油禁運」,藉此推升油價,逼使以色列部隊撤出阿拉伯佔領地。此舉雖令油市供應緊張、油價飆升,但並未達到逼以色列撤退的目的,反而造成各石油出口國短期收入下降,更在數月後取消禁運,結果導致長期經濟受損。

推升油價是「損人不利己」

坎普指出,石油禁運推高油價,反而刺激競爭對手開採石油,同時帶動替代供應來源興起,釀成1980年代油市供過於求、油價大跌的環境;並促使美國、法國、日本等其他國家發展新一代核能電廠,石油被更便宜、可靠的煤、天然氣和核能取代,「對石油產國而言是無可逆轉的損失」。

若這次沙特再拿出「石油武器」刺激油價飆升,坎普預計,將會掀起全球另一輪節約用油、降低石油進口的風潮,沙特石油的長期需求亦會受打擊。此舉亦將給予各國更充分理由,積極發展電動車,將石油逐出運輸市場,將會是繼1980年代淡出發電市場後另一大挫敗。

買家料將流失 無法鎖定特定國報復

坎普又指,「石油武器」不能針對性報復特定的消費國,因為油市是全球性、充分整合的市場,想藉限制供給量懲罰某些國家,卻會因油價走高而使所有消費國遭殃。換句話說,沙特若用「石油武器」對付美國,反令中國和印度(世界最大和成長最快的石油進口國)帶來更大的成本,付出更大的代價。

沙特多年來一直將自己作為「可靠的石油供應商」進行營銷,特別是對亞洲客戶而言,如果沙特使用「石油武器」,將會破壞聲譽及形象,這些客戶或轉向伊朗、俄羅斯和美國尋求供應。

動搖美沙關係 抵禦敵國能力

事實上,沙特與美國關係並不對等,過去特朗普更常常發表不滿沙特的言論。月初,他疑似因為不滿油價高企,出言施壓,聲稱若沙特若沒有美軍保護,沙特國王薩勒曼(Salman bin Abdulaziz Al Saud)兩星期就會王位不保。

坎普分析,沙特國防一直依賴美國,包括提供先進武器系統、訓練、情報及駐守在波灣一帶的大批美國駐軍與軍機。萬一沙特動用「石油武器」,必定動搖兩國盟邦關係的基礎,削弱沙特對抵禦敵國(如伊朗)的能力。

發佈於 新聞熱點
By 2018-10-18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