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William:挪威護衛艦被撞擱淺 損失嚴重恐報廢

2018-11-12 11:50:01
William Lam

現實中只是個小職員的軍武 / 科普愛好者

 

北約早前於挪威境內舉行自冷戰結束後最大規模演習,代號為「三叉戟演習」(Trident Juncture),模擬光復一個被某鄰國佔領的小國。事件不但造成俄國與北約關係再度緊張,其演習的海上部分也事故不斷,繼10月底美軍的兩棲作戰艦艇受北極地區巨浪破壞而需暫時退出演習,11月8日時發生更慘重的事故:一艘挪威F-85型神盾護衛艦殷格斯塔號(KNM Helge Ingstad, F313)於凌晨3:26由北約的演習返回母港卑爾根市,然而在行將靠岸之際,另一艘剛出港的6萬噸級馬爾他籍原油運輸油輪索拉號(Sola TS)迎頭駛過來,雙方隨後發生擦撞,拉擊點就在該艦的右舷後方位置。雖然兩船當時相對航速不超過15節,但索拉號噸位及慣性力巨大,最終把殷格斯塔號水線附近的舷牆撕開一大片裂口。

 

照片於當地時間10月8日清晨所攝。(網絡圖片)

該艦艦長隨即開啟損管系統抽走進水,又在附近拖船協助下駛向最接近的岸邊待救,然而右舷水密艙已嚴重受損,進水太快並遠超水泵排水速度,艦長在無計可施下,進入附近一個峽灣擱淺,並撤走艦上127名官兵。截至今早(11月11日),該艦的傾斜度已超過60度,部分上層建築甚至艦橋右半部已浸在水中,同時亦造成比較嚴重的漏油事故;至於引起事故的油輪並無太大損毀,只有球鼻艏有一點損壞,接受挪威海事部門調查後已繼續前往下個目的地。事故中暫時只造成7名護衛艦船員受傷。

南森級首艦南森號,紀念挪威著名外交家弗里喬夫·韋德爾-亞爾斯伯格·南森。1922年,他因為擔任國際聯盟高級專員所做的難民救援工作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網絡圖片)

 

說回嚴重受損的軍艦,該艦屬挪威南森級神盾導彈護衛艦,滿載排水量約5,100噸,配備SPY-1F相控陣防空雷達(該系列雷達中最小型的)以及NSM小型隱身反艦導彈,垂直發射器可裝32個,但國防需求關係只裝了8個,它是現役搭載神盾系統中最小型的艦艇,且紀錄至少還可保持三至四年,直至沙特購買並搭載同樣雷達系統的LCS出口型完工為止。

冷戰期間,挪威放棄中立,投效北約,其海軍任務原只局限於海防及北冰洋航道作戰,並保護深入北極海的群島,艦隊主要是沿岸作戰艦隻及高性能的柴電潛艇(註1),90年代以前最大型的作戰艦更只有2,200噸左右,和大部分歐洲國家海軍相比可是小巫見大巫;90年代以後,由於挪威採取更親近歐洲的政策,支持歐洲遠洋維和的戰略需求,故更注重遠洋維和任務,並需要更大型的作戰艦艇。該國於1990年代後期向西班牙巴贊船廠訂購新一代大型護衛艦F-85型,以代替殘舊的奧斯陸級護衛艦。

(網絡圖片)

F85型可說是著名的F-100防空護衛艦降級版本,並採用了(也是暫時為止唯一採用)SPY-1F相控陣雷達的軍艦。然而由於相控陣單元只有D型的1/3,最大探測距離只有250公里,加上該艦發電能力只夠支援兩面陣列同時以最大搜索能力掃瞄,故該艦只能進行有限的區域防空任務(直接的說,算是本區防空艦),而且只能使用32枚ESSM;不過以其5,000噸級的噸位及空間足以搭載32枚VLS而言,潛在防空能力和各6,000噸級歐洲新世代防空艦也屬相去不遠。題外話,由於F-85型是F-100型的輕量化版本,而F-100設計母型又來自台灣田單計劃(兼是其大型化版本),故F-85型不但算是田單計劃的直系後裔,更在戰術性能及要求上完全實現田單計劃的小型防空艦。

殷格斯塔號右舷後半部幾乎被劏開,然而涉事油輪除球鼻艏外,船身幾無損毀,仍繼續行程。(網絡圖片)

 

截至今天,挪威方面暫時也未公報事故原因,不過鑑於發生事故是進港時,理論上船艦應處於人手操作狀態,不會開動自動航行系統。事實上由於地理因素(挪威在冰河時期是被大量冰河覆蓋,冰河沖擦海岸,造成大量深谷地形),挪威沿岸大都是狹灣,大部分港口都是在狹灣盡頭,有時甚至離出海口達50公里以上,航道亦十分狹窄,出入的船艦都會相當小心,一旦狹灣內的船進入相撞航道,由於艦船慣性巨大,兩船能轉彎迴避的空間其實十分有限,而且冰川地貌亦為挪威沿岸製造了大量小島及礁石,對船隻進出港亦構成一定危險。挪威海軍曾利用狹灣的航行特點,在德軍40年4月的入侵時取得輝煌戰果(註2),很難相信他們不關注這個問題。

模擬是次意外的示意圖。由於油輪有60000噸噸位及11萬噸潛在載重量,其舵效不高,轉向亦很緩慢,避開的責任應該落小船之上……(網絡圖片)

有挪威傳媒得知事發前該油輪已電告護衛艦,表示雙方航道似乎靠得太近;而差不多同一時間卑爾根港務局也警告兩船可能相撞,然而,該艦的回覆只是「一初盡在我們掌握之中(We have everything under control)」,以乎暗示海軍人員入港時對航行安全有嚴重的疏忽。

雖已浸沒大半於水中,連機庫也幾乎全部進水,工人們仍努力鞏固船身,免其完全翻覆。(網絡圖片)

說回軍艦本身,這次相撞及傾側擱淺事故嚴重破壞該艦右舷的水上及水下結構,甚至連引擎室都已洞開,導致進水特別快,大量艙室就算鎖上水密門都可能已因撞擊破損而出現水浸;另方面,海水有機會通過其他管線進入水密門後的房間(例如CIC),而現時海水更已浸過艦橋右側、前部VLS及主砲下方的機械結構;嚴重傾側的艦體亦可能令電子儀器(如神盾戰鬥系統的主電腦)傾倒砸壞。鑑於電子系統及武器的價格隨時超過整船成本60%以上,如要翻修,維修費用可能高於新船價格,該船有機會被判定為沒有修復價值而直接退役。要是這樣,本艦將成為首艘在退役前即要報廢的神盾作戰系統搭載艦;另一方面,無論此艦未來是重修還是報廢,勢必影響挪威海軍建設,因為不久前挪威政府已計劃為五艦進行升級工程並補齊所有垂發,若本艦報廢而要購買新船,還是對本艦進行翻修,都勢必影響升級工程的撥款。

 

 

註1:挪威的潛艇部隊在冷戰時期是赫赫有名的,由於長期監視蘇聯海軍潛艇動靜,對他們有很深掌握,挪威海軍的潛艇戰隊(配備德國提供設計的207型潛艇)常參與北約海軍演習,更多次擔當假想敵單位,滲透進演習中的北約海軍,甚至數次成功模擬攻擊美國航母。

沉沒中的布呂切爾號重巡洋艦。(網絡圖片)

註2:一個好例子,是納粹德國海軍1940年4月侵略挪威戰役初期,德軍艦隊準備經過德勒巴克海口,偷襲並奪取挪威首都奧斯陸,然而途中經過挪軍的奧格斯堡要塞,由於灣內機動空間極為有限,德艦不敵猛烈的岸防砲火,也無法迴避,結果損失慘重,德軍僅有三艘重巡之一的布呂切爾號於10分鐘內就被重創,最後沉沒於奧斯陸灣內,造成德國海軍開戰以來最嚴重的損失。

挪威近代海軍史上最嚴重的兩起意外:左為1994年奧斯陸號護衛艦沉沒;右為2002年11月Alta 氣墊船猛烈燃燒所造成的火災。

註3:然而,這三十幾年來挪威海軍船艦因意外報廢的比例似乎較西方海軍多得多,已有兩艘作戰艦艇因而報銷:1994年,奧斯陸級護衛艦首艦就因觸礁擱淺,拖帶途中又突然沉沒,最後報廢;2002年,一艘雙體側氣墊掃雷艦因為上層建築大火而被整個燒毀報廢。

By 2018-11-12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