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觀點】覓地小組終極報告「吃力不討好」?

2019-01-02 14:11:04
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發表最終報告,建議政府優先發展8類土地建屋,引起社會不少反彈。有意見指,小組花長時間討論卻未能達成共識,結果「反對的繼續反對」;而小組並無建議政府全面收回高球場土地,除未能體現民意,亦令外界質疑政府向小組施壓要求「避重就輕」。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日前提交最終報告,提出8大優先選項,共提供逾3千2百公頃土地,包括棕地、公私營合作及東大嶼都會等。主席黃遠輝認為,政府無理由選擇性落實部分選項。

未能達共識 外界憂再生變數

報告發表後,不同團體隨即作出回應。《星島日報》「架勢堂」專欄提及,有環保團體質疑填海決定絕不環保,應有其他方案可以替代;亦有政黨認為,填海計畫浪費公帑;而高爾夫球場球會高調回應,對報告提出收回部分高球場土地感到極度失望;公屋聯會則對只收回局部粉嶺高爾夫球場作發展同樣感不滿。

專欄稱,覓地小組花長時間進行討論和諮詢,結果無法建立共識,甚至引起反對者更有組織和更響亮回擊;有人甚至認為,經過報告反覆,原先政府提出綠化地起樓、近岸填海可能又生變數,甚至半途而廢。

收回部分高球場土地被批「避重就輕」

細看報告內容當中,粉嶺高球場仍屬焦點,《香港01》「01觀點」並不認同小組只建議政府優先收回32公頃球場土地的做法,因分兩階段處理將為前景「留下尾巴」,政府難以訂下房屋及基建規劃。

文章認為,若因規劃所限,拖延日後交通基建,增添北區居民生活之苦,「如果政府希望減低對高球愛好者的影響,大可在填海區、復修後的堆填區重置高球場」。

《蘋果日報》社評亦有類似看法,謂此舉不能體現民意;早前有報道指,小組原則性支持全面收回高球場,但最終的結論除再讓人質疑部分小組成員作為高球會會員是否存在利益衝突,也讓人質疑這是政府向小組施壓要求在爭議性選項上「避重就輕」的後果。

發展棕地「知易行難」

報告提及,逾8成受訪者支持發展棕地,為眾多選項中最高。《巴士的報》Ariel專欄引述熟悉政府運作的知情人士稱,前任政府積極覓地,其後有人提出使用棕地的構想,令政府大感興趣;但研究後發現,此選項沒有外觀那麼容易,能獲得的土地遠比想像中少。

《明報》社評則形容,社會人士看待棕地存在很多迷思和誤區,很多人視棕地如同有礙觀瞻的「公害」,覺得發展棕地是「事不關己」的「無痛」選項;而棕地問題某程度是政府長期忽略物流用地規劃的結果,「政府缺乏配套安排,棕地作業者遂見縫插針覓地經營,衍生亂象」。

社評強調,部分棕地涉及違規經營甚至霸佔官地,但很多棕地作業與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如果終止這些棕地作業,除影響工人生計,市民生活也會受影響,「新界棕地雜亂無章,政府有責任迎難而上,理順土地用途,可是發展棕地並非解決土地問題的萬靈丹,也不足以為香港建立土地儲備」。

政府宜顛覆造地程序?

《明報》「聞風舉動」李先知提及,小組強調報告是一份整全建議,不能只看土地供應選項,應制定一套長遠的土地供應策略。有小組成員解釋,「土地供應」與「造地」應分開討論,如報告中用「麵粉」和「麵包」作比喻,空有「麵粉」土地選項,沒有「焗麵包」過程,多少「麵粉」都屬枉然;所以,公眾只討論土地供應選項並不足夠。

李先知另外引述小組成員表示,政府應該引入「創造容量」的規劃概念,先行發展基建設施,並在區內預留額外容量,以備未來因應區內人口增加而仍有空間再發展。

發佈於 多方觀點
By 2019-01-02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