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識】一炷香的時間究竟有多長?

2015-11-09 15:51:18
張心怡

香港輕新聞編輯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香港輕新聞】古人常云「一炷香的时間」,等人一炷香,練功一炷香,打坐一炷香。但一炷香時間究竟有多長?這句俗語的背後又有什麼樣的歷史背景?以香為計時單位又反映古人怎樣思量?香港輕新聞為你揭秘「一炷香的时間」。

在西方傳入鐘錶之前,古人以燒香的過程計算時間。而燃燒一炷香的時間,對應現代計時有多久?其實眾說紛紜,有說一個小時,亦有說半個小時,甚至有學者認為可以燃燒一個時辰,即現代計時的兩個小時。

而這種多說法中,「僧人打坐說」流傳最廣。一切要從香作為計時工具的最早使用者和場所,其起源地——佛教寺廟說起。據傳,當僧人打坐時,他們就會燃起一炷香,做計時用。用意十分美好,意在「祈禱上蒼,降福人間」。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僧人以燒香計時,古時手工製作的香柱半時辰燃盡,而古時的半時辰,是現代計時中的一個小時。所以,「一炷香的时辰」就是現代的一小時。不過,這樣的一個小時並不是非常精準的。具體時長要視乎燒香時環境,風力、濕度等多個因素均有產生影響,但都在一小時左右。

古代晚間有專職打更師傅,更夫夜晚打更時,也以燒香計,所以香又被稱為「更香」。

除香以外,古代的計時工具還有日晷和漏壺,但都有使用局限性,前者依賴陽光,後者需要加水,都不如燒香方便。因為香可以隨身攜帶,燃燒時還會釋放香味,令人心神放鬆,就成為古人最鍾意的計時工具。

另一方面,香也有諸多形態,如爐、盤等,古人對時間的概念也就相應有「一爐香的时間」、「一盤香的时間」等。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崇尚美學的古人,還會用模子醬香粉壓制成美觀的花形或字樣,稱之為「香荒」。唐宋時期,就有人將香料搗碎後,調配均勻灑在銅盤,做成荒文「心」字形狀。這樣的香荒,不僅有計時之用,點燃後的灰燼也十分雅緻。

此外,道觀和寺院常用刻上刻度的香荒,將一晝夜分為一百個刻度,又稱為「百刻香」。

By 2015-11-09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