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邱世卿:從戰術的發展檢視伊斯蘭國戰爭機器的核心(下)

2019-01-11 14:44:12 最後更新日期:2021-02-08 14:55:03

伊拉克著名恐怖份子與極端主義者扎哈維,原為約旦人。他被美軍殺死後,JTJ和幾個伊斯蘭反抗組織聯合起來,改名為「伊拉克伊斯蘭國」(ISQ),2007年後被指與數宗恐怖襲擊有關,但對佔領地的基督徒尚有點「留手」,只把他們驅離原居地而已。(網絡圖片)

三‧演化: 由孵化到禿鷹 The egg wants to be a condor

我們最早可以追溯到2003年就已經有關於ISIS的作戰紀錄,當時他們是美國入侵伊拉克之後的一小群隨著所屬軍隊潰散的伊拉克士兵,國家突然滅亡了,可是又不願意放下武器,他們想要為自己找一條生路。ISIS就是從這樣的氛圍下逐漸成長。這個階段ISIS(或其前身組織之一「統一聖戰組織」(The Organization of Monotheism and Jihad or JTJ))是由阿布·穆薩布·扎卡維 Al-Zarqawi所領導,一直到他在2006年被殺害之前,ISIS 都以不引人注目但十分快速的速度在成長,與此同時伊拉克的蓋達組織則是因組織發展迅速與對敵人的暴力而廣為人知。

我們不知道後來ISIS是否受到當時伊拉克蓋達組織中極端主義的影響,當時的ISIS規模不大也缺乏對外聯絡的關係,與他極端組織的橫向聯繫也不明顯。

到了2011年,ISIS組織曾經遭受一次嚴重的打擊,而這個打擊就成了ISIS內部的怒火,從這個時期開始ISIS放棄原本較為溫和的態度,最明顯的例子是ISIS開始攻打伊拉克的監獄,釋放原本被關押在裡面的極端宗教份子,然後招募這些人為其效力。 稍後不久敘利亞爆發內戰,ISIS看到內戰中蘊藏的無限機會,正當西方國家基於各種不同的理由與目的,藉由同情叛軍而給予大量的援助以對抗敘利亞阿薩德政權時,ISIS也城了當時西方國家口中的「溫和」派叛軍,ISIS在這個階段也樂於表現出「溫和」派的形象,配合西方國家的政客演出。而這個階段,ISIS獲得了西方援助的金錢與物資,這批金錢與物資就成了ISIS壯大以及打天下的本錢。

為加強對敵鎮懾效果,ISIS不斷在佔領區屠殺異己,並經常性旳將戰俘處死甚至施以酷刑。(網絡圖片)

 

當2013年 ISIS拿下面具,攻打並佔領敘利亞東方大城拉卡( Raqqa) 後,西方國家才了解當初錯的有多離譜。露出真實面目的ISIS佔領拉卡後開始以極端暴力的方式驅逐周遭的其他叛軍組織以及庫德族人,這位他們帶來了廣大的領土,非常豐富的資源以及人民,更重要的是佔領了油田與天然氣田,在此時ISIS 哈里發國誕生。

然而外界並不了解快速的成功讓ISIS原本的組織無法適應,他們原本就沒有足夠管理一個國家的人才,不論是經濟上或民生上,都極度缺乏管理長才,再加上依循回教律法創造出來的扭曲體制,更是讓整個哈里發國情況亂成一團。

美軍事後製作的摩蘇爾陷落形勢圖。圖上可見機動的只有圍城的ISIS軍,伊軍守軍連像樣的戰術機動都欠奉。(英文維基百科)

 

對外在一個回教遜尼派哈里發國這樣名號的號召下,影響了許多仍居住在伊拉克的伊拉克遜尼派人民,ISIS的影響力也漸漸滲透到伊拉克北部大城摩蘇爾。2014年夏天,在許多當地伊拉克人的幫助下,ISIS以非常快的速度擊敗摩蘇爾周邊的伊拉克軍隊據點,摩蘇爾很快就被圍困,加上城市內部傾向哈里發國的情緒正在蔓延。6月7日,伊拉克軍方副參謀總長Abboud Qanbar和伊拉克陸軍地面部隊指揮官Ali Ghaidan Majid抵達摩蘇爾,二人接管了摩蘇爾地區所有軍隊的指揮權,而當ISIS 以大約100輛車的車隊衝入市區時,軍隊卻發現沒有人指揮他們,因為在車隊進城的同時這二位將軍卻拋下所有人逃走。

摩蘇爾之戰(2014)前,當地部隊已收到伊斯蘭國進攻的預警,但多支伊拉克部隊好像一觸即潰似的。究竟是他們軍心散渙,伊斯蘭國恐怖宣傳戰成功,還是兩者兼而有之?實在很難說清。影片是珍氏防衛集團2016年製作的紀錄片。

 

摩蘇爾被僅僅不超過600名ISIS(也有1,200至1,500之說)在伊拉克的戰鬥人員佔領。

根據紀錄,當時駐守摩蘇爾的戰鬥部隊有伊拉克陸軍第2師和第3師共有約25,000到30,000人,伊拉克聯邦警察有10,000人,摩蘇爾當地警察有30,000人。這麼多人卻被ISIS不到一千人規模的戰士擊敗。

 

是役ISIS竟擄獲近百輛完好的悍馬車,可見伊軍似乎一點戰意也沒有。(網絡圖片)

 

這支ISIS自創編組的軍隊已經粗具一般傳統軍隊的規模,即便是像T-55這樣老舊的坦克,雖然無法抵抗庫德族人新的反坦克飛彈或無後座力炮,但是這類新型的反坦克飛彈必竟數量不多,坦克雖然老舊,但是在戰場上仍然可以為步兵提供一定的防護能力,就算是使用二戰時期的老舊戰術,依然可以發揮不錯的效果,這也使得類似庫德族這樣的非政府武裝力量在面對ISIS時只能節節敗退。

ISIS殘暴的舉動觸怒了國際社會,結果是幫助伊拉克軍隊重新訓練與大量新式裝備,各國派出戰機組成了對ISIS的空中聯軍,而這對地面的ISIS造成了極大的打擊與傷亡。我們從這個角度來看,ISIS對外的策略從溫和轉向殘暴帶來的是一把二面刃,既有利於開疆拓土卻也種下自己滅亡的種子。

為了躲避聯軍的空襲,一部分ISIS人員偷偷潛入敘利亞,跟據一份紀錄顯示,ISIS剛開始進入敘利亞時,ISIS在敘利亞地區的戰士人數不過2,000名,一年之後ISIS在敘利亞的部隊成長到接近一萬名,並且佔領了廣大的領土與龐大的物資。這個迅速成長的過程仍然是個謎團,但是有理由相信,ISIS短時間內取得的成功,在相當程度內鼓舞了敘利亞境內原本反政府的極端回教聖戰士組織,而這些組織原本就因內戰而自敘利亞政府手中劫掠了許多物資。

那時的敘利亞政府,實際只能控制大馬士革市的周遭,其餘的國土都被叛軍以及ISIS佔領。

 

ISIS入侵敘利亞西北部之時,敘軍政府軍大部分都陷於和反抗軍的戰鬥,不但沒法脫身,且數量銳減,連守衛北部基督徒及少數民族區(他們較傾向支持阿拉維派政府)的軍隊都被抽調,ISIS可說是乘虛而入。(網絡圖片)

在宣布建立哈里發國家以後,有一段時間ISIS的確吸引了許多遜尼派的人民支持,而這個支持的力量不僅僅是伊拉克或敘利亞,哈里發國的號召力也達到世界其他的角落,藉由這個號召力,拉卡以及摩蘇爾中居住的遜尼派人士傾向於予ISIS合作,這不僅僅是對於世俗政權在管理上的不信任,而且還帶著宗教上的某一種認同。我們仍然可以看到ISIS在這個階段大量的宣傳影片或文宣資料,一個跨越現有國家疆界的哈里發國,對於以基本教義為依歸的人來說,相當有吸引力。

然而國際政治是複雜的,單純依賴宗教訴求並不能讓國家存在,於是建立武力與征服就成了維持哈里發國為了生存必然要做的選擇。以前只有幾千人需要維持,現在人口增加到了幾百萬,每天張開眼睛都是對這個新生國家的考驗。

 

ISIS的政治組織十分奇特,堪稱鬆散,不但是伊拉克及敘利亞兩部分分治的,所謂中央政府基本只管軍事及宗教事務,且十分依賴24名省長及屬下的部門治理全「國」。這種政治制度形式和早期四大哈里發時代有點相似,不排除也是受ISIS推崇復古所影響。(結構圖乃CNN製作)

 

馬上得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

由於哈里發國強調的宗教基本教義,因此ISIS每佔領一個地區就勢必對這個地區進行宗教清洗,非阿拉伯人、非遜尼派的人民、基督教的人民都遭受了極大的壓迫,為了生存,這些人不得不團結起來反抗ISIS的力量,於是ISIS對外的戰事進展越來越慢,因為每個地區反抗ISIS的力量都在急速增加,而國際上對他們的援助與干預也越來越直接,這個階段最明顯的是庫德族武裝力量。在聯軍每日的轟炸下,ISIS要想在發動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就日益困難。

其興也勃,其亡也速,正是ISIS的寫照。ISIS在2014年達到頂峰,但2015年開始已受站穩陣腳的伊拉克軍和幾派庫爾德武裝在聯軍支持下猛烈反擊,尤其是戰意高昂、戰鬥經驗更豐富且獲得更多重武器的伊拉克北部庫爾德武裝,令ISIS取得的廣大土地迅速丟失。(網絡圖片)

 

缺乏行政人才、對於管理內政與經濟的束手無策,同時注定了這個只有武力的國家無法繼續維持下去。之後我們看到了摩蘇爾的重光,拉卡在庫德族的攻打下投降。這個領土曾經橫跨伊拉克與敘利亞的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就像漸漸沉入沙漠中的夕陽,除了屍體與呼嘯的風聲,甚麼也沒有留下來。

 

面對火力充裕的正規軍進攻,ISIS的伏擊雖偶有得手,但仍無法阻止其前進。圖為因輕敵而受到ISIS伏擊的土耳其軍豹2坦克部隊。(網絡圖片)

 

是甚麼造就了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

如果美國沒有在當時入侵伊拉克,而伊拉克人民沒有受到這麼多傷害;如果聯合國真的像她成立的宗旨所說的,致力於促進各國在國際法、國際安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權、公民自由、政治自由、民主及實現持久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

那麼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不會被建立。

正義只要少了保護弱者,就完全不能成立。如果人類還是不能記取教訓,強凌弱、眾暴寡,那麼未來還不斷的有各種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建國,也許她的名字不同罷了。

‧全文完‧

  文章原刊載於邱老師FACEBOOK,輕新聞獲授權轉載

【軍事博評】邱世卿:從戰術的發展檢視伊斯蘭國戰爭機器的核心(中)

【軍事博評】邱世卿:從戰術的發展檢視伊斯蘭國戰爭機器的核心(中)

  二、ISIS 如何進行防禦 1.地形、位置與流動 一個典型的ISIS防禦區域,大多是選擇一個中等大小的都會...

   

By 2019-01-11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