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觀點】建制派被「擺上枱」三隧分流「無面畀」?

2019-01-16 13:00:46
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政府提出的「三隧分流」將於下周三(23日)提交立法會表決無約束力議案。有意見認為,日前特首答問會上,林鄭與建制派因提高長者綜援年齡而關係惡化,而「三隧分流」招致民意強烈反響,預料建制派很大機會不支持。鄉議局則表示支持「三隧分流」方案,然而建議免卻新界六條隧道收費,以減輕新界居民對「三隧分流」所承擔的額外交通負擔。

建制派不支持機會大

《香港經濟日報》「政情動向」吳爾文文章認為,政府提出的「三隧分流」建制派很大機會不支持。文章指出「議會新丁的陳凱欣昨更表態反對,強調社會共識只有西隧應減價,但東隧紅隧都不應加價」。文章引述陳凱欣表示,希望可以把握兩年的任期,爭取市民的支持,「不論是有無投我票的人,至少可以令他們減少對我的反感」。

西隧繁忙時段更擠塞

吳爾文文章引述陳凱欣指出,「九龍及新界大部分市民都會因隧道加價而受害,她認為東隧及紅隧加價後,市民並不會因而改用西隧,反而西隧會因減價後於早上繁忙時段更擠塞」;又表示自己是西隧日常使用者之一,「坦言不少駕駛人士都願意『以金錢換時間』,選擇付較高隧道費使用西隧」。

以金錢換時間將不再

《明報》「觀點」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會董丘健和文章表示,西隧是港島區前往機場、高鐵西九總站以及多個陸路口岸最直接的通道,收費是最貴,讓能夠負擔的駕駛者「以金錢換時間」享受便利府推出的分流方案,「無疑吸引部分原本途經紅隧過海的車輛轉用西隧」,令駕駛者失去「以金錢換時間」的選擇。

會招政三隧齊塞惡果

《文匯報》報道引述工聯會議員陸頌雄表示反對方案,認為「紅隧及東隧的加幅均過高,難以接受,同時會導致西隧太受歡迎,結果三隧齊塞,『搞一大餐得個桔』」,他不滿政府一路硬銷,未提出有力數據說明;認為大眾都期望會有第四條過海隧道,而長遠而言建設東大嶼都會是不能避免的議題。

建議免新界隧道收費

《信報》「政情」報道引述鄉議局主席劉業強表示,支持政府推動「三隧分流」,惟不少新界市民感到紅隧、東隧的加價壓力,建議《財政預算案》免卻新界六條隧道收費,以減輕市民因「三隧分流」所承擔的額外交通負擔;劉業強表示,新界六條隧道「每年總收益約23億元,只佔政府極少比例,豁免收費財政上可行」,又認為「豁免收費可減省收費亭的營運和薪金支出,以及停車付隧道費的時間,紓緩繁忙時段交通」。

林鄭回應毫無歉意?

《星島日報》「大棋盤」杜良謀文章認為, 「林鄭與民主黨關係變差,是因為政治問題,對此林鄭亦難以控制;但她與建制派第一大黨民建聯的關係『漸行漸遠』,林鄭自己卻要負最大責任」,認為是「完全不顧自己言論對盟友帶來的損害而造成」。而林鄭回應答問會的言論爭議時,「回應得如此輕描淡寫,毫無『抱歉』之意,再次顯示她的自負,以及不將『盟友』放在眼內。

不再對政府留下情面

杜良謀文章表示,「林鄭為了自己的道理而對建制派的要求『無情講』,民建聯亦只能維護自己的利益,同樣不再對政府留下情面,對於不受歡迎的民生政策,民建聯亦不會『硬食』」;文章認為,「在『三隧分流』問題上,民建聯高層已初步決定會反對政府議案;除了『三隧分流』外,在垃圾收費問題上,估計民建聯亦都『無面畀』」。

【多方觀點】林鄭「辣㷫」建制派 三隧分流添變數?

【香港輕新聞】特首林鄭10日出席立法會質詢,指提高長者綜援合資格的申請年齡,是議員「各位批准」的,對如今議員提出反對感到「很驚訝」。有多名建制派稱被林鄭「出賣」,破壞政府與議員之間的互信。有意見認為,事件議員與政府均有責任,而議員的責任更大,此乃是建制派「盲撐」後果;亦有意見認為,事件折射行政立法的關係問題,而林太失言使形勢改變,未來「三隧分流」及財政預算案將會增添變數。

泛民建制齊表不滿

《信報》「香港脈搏」余錦賢文章指出,社署周一公布落實把長者綜援申請門檻由60歲調高至65歲,由下月起生效,「措施早已夾在去年《財政預算案》中綑綁通過」,而特首林鄭聲言有關修改「係各位(議員)批准嘅」,「結果泛民建制政黨罕有站在同一立場,在答問大會後齊齊表示不滿」。

有『講大咗』之嫌

《信報》「香港脈搏」余錦賢文章引述官場人士承認,建制和泛民過去兩年確曾表達反對提高長者綜援門檻,「惟政府亦不笨,慣常做法是把這類不受歡迎的政策與『派糖』措施夾雜在一起推出」,因而林鄭「無疑有『講大咗』之嫌」。

魔鬼常藏在細節中

《明報》社評引述建制派議員表示,當日為是為免政府出現財政懸崖,才投票支持通過整份草案,沒想到政府會將新安排與其他開支綑綁起來,一併通過。《明報》社評表示,「魔鬼常在細節中,今次爭議可說是典型例子」,認為議員審閱文件「粗枝大葉」,「未有做好議事本分」;「政府在厚如枕頭的草案中,悄悄『楔入』政策改動條文,『過人一戙』,亦未免不夠光明磊落」。

對政黨滿意度下降

《明報》社評指出,近年公眾對政黨滿意度拾級而下,「有市民不滿部分議員恍如『舉手機器』,亦有人覺得部分議員吵鬧炒作,關心政治議題多於民生。《明報》社評認為,政府從策略上來說,「這次『偷雞』是成功的」,「然而當局放棄光明正大討論,未有正式諮詢公眾和立法會,代價將是加深行政和立法機關之間的不信任,加深社會對政府的猜疑」。

「盲撐」政府之果

《成報》社評表示,「平情而論,責任最大是前特首梁振英,因他是這惡政的始作佣者」,而建制派議員則「助紂為虐,是『盲撐』政府的後果」。認為事件當中議員與政府均有責任,而議員更應承受較大責任,建制派議員「在政策及條例審議工作未有認真及盡力做好把關,一味只從政治角度去考慮問題,『盲撐』政府」,忽略其代議士角色,未有就政策不完善發表意見供修改,「事後追悔亦無用」。

言論引發各方不滿

《明報》「聞風筆動」李先知文章引述民建聯中人表示,「以贊成預算案等同贊成上調長者綜援年齡說法是混淆視聽,認為林太企硬立場無問題,但應一力承擔;將所有人『擺上枱』做法令大家震怒,甚至建制派有感被出賣」。李先知文章又引述泛民中人指出,「會令大家有想法,與你(政府)合作,會否隨時用來咬我一口?」,林太此舉變成「玩了陳茂波」,因為各黨派議員對預算案肯定會「驗屍咁驗」。

建制不再老奉支持

《星島日報》「大棋盤」杜良謀文章指出,「建制派第一大黨民建聯『勃然大怒』」,急於澄清自己的立場,指民建聯梁志祥在去年《預算案》辯論中,曾發言反對提高長者綜援年齡,「顯示民建聯支持《預算案》,並不等於支持這項措施」。杜良謀文章認為林鄭昨天的言論,令民建聯議員感到深深不忿,「強調建制派不是『老奉』支持政府」,估計事件或會增加「三隧分流」的游說難度。

三隧分流會難產?

《香港經濟日報》「有政戲」傅流螢文章指出,「三隧分流」方案是特首林鄭月娥親赴北京爭取回來,三隧分流要協調多家公司,方案得來不易,因此林鄭政府早已表明,「現方案不能修改:一是通過,一是拉倒」。傅流螢文章引述建制中人表示,「雖然建制派內有不滿聲音,但暫未改變立場,轉為一定反對三隧分流方案」,考慮到年底將舉行區議會選舉,「如果地區人士影響選情,政黨也難支持方案」。

發佈於 多方觀點
By 2019-01-16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