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得主﹕「黑人智商遜於白人」為何又成焦點?

2019-01-15 12:25:33
諾文

香港輕新聞編輯

【香港輕新聞】諾貝爾獎得主沃森(James Watson)參與發現DNA的雙螺旋結構而得獎;沃森於2007年稱黑人在先天智能上低於白人,引起種族歧視非議。日前美國公共電視台(PBS)播放出沃森的紀錄片,片中沃森重申其觀點並無改變;其服務近半世紀的美國生物科學機構「冷泉港實驗室」(CSHL)旋即與其切割,並褫奪曾頒予沃森的全部榮譽稱號。

發現DNA雙螺旋結構

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1928年4月6日出生於美國芝加哥,15歲時獲獎學金入讀芝加哥大學主修動物學,芝大畢業後入讀印第安納大學研究所,於1950年獲得博士學位。翌年轉到劍橋大學的卡文迪許實驗室,認識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兩人共同利用X光繞射的技術,建構出DNA模型。兩人共同於1953年提出DNA的雙螺旋結構,並於當年4月25日在《自然》雜誌發表研究成果。其後沃森、克里克兩人,連同威爾金斯(Maurice Wilkins)獲得1962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與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網絡圖片)

曾任冷泉港首任總裁

沃森由1968年起兼職於美國生物科學研究機構「冷泉港實驗室」(The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CSHL)出任總管,並將研究方向轉移向癌症;由1976年起全職專任於冷泉港實驗室,1988年獲國立衛生研究院委任成為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助理主管,並於1994年出任冷泉港實驗室首任總裁。

黑人智力不如白人?

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2007年10月14日引述沃森的言論表示,沃森當時對非洲的前景感到「悲觀」,稱「我們的社會政策全基於他們(黑人)的智商與我們相同,然而測試都顯示這不是真的」,認為黑人先天智力不如白人;沃森又表示儘管是希望人人平等,但是「不得不讓黑人僱員知道,這不是真的」。此帶有種族歧視的言論一出,立即引來科學界的撻伐,而冷泉港亦即時中止其職務。其後沃森亦為言論而致歉,自稱言論「愚蠢」,強調自身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種族主義者」。

紀錄片引發起舊風波

本月2日美國公共電視台(PBS)播放出沃森的紀錄片《美國大師:解碼沃森》(American Masters: Decoding Watson),片中現年90歲的沃森,再次重申自己的觀點一如既往,表示「我仍未發現出任何改變,在智商測試中反映出黑人和白人之間,存有平均差異,而有關的差異是因為遺傳的源故」,此番種族歧視言論,又再次引起各界的關注。

紀錄片《美國大師:解碼沃森》中沃森接受訪問(圖擷自YouTube)

冷泉港發出聲明切割

冷泉港實驗室於本月11日立即發出聲明「切割」,表示沃森對種族和遺傳學問題的意見是「未經證實和魯莽的個人觀點」,其陳述應予譴責,既沒有科學支持,亦不代表冷泉港實驗室、及其受託人、教職員工或學生。冷泉港實驗室繼2007年解除沃森的一切行政職務外,再撤銷表揚其科學貢獻的所有榮譽稱號,包括榮譽校長、Oliver R. Grace榮譽教授、名譽信託人等。

1月11日冷泉港實驗室於立即發出聲明「切割」(圖擷自冷泉港實驗室網頁)

未能就言論作出回應

沃森的家屬表示,PBS的紀錄片是在去年6月拍攝,而沃森在去年10月遭遇車禍,目前仍入住在療養院,未能就最新的言論作出回應。沃森的兒子魯弗斯(Rufus)表示,該言論「或會令其成為一個具偏見和歧視的人」,然而事實上沃森並非如此。

多番言論惹各界爭議

沃森除了「黑人智商」言論以外,過往亦有其他言論惹起爭議,包括對肥胖人士、赤道地帶人種、女性的歧視;沃森指肥胖者比其他體型人士較欠缺野心、赤道地帶人種因長期暴露陽光下而性慾較強、認為「相貌不佳的女性」及「愚笨者」應該以基因工程來治療。

 

紀錄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zjjh1P8_o8&fbclid

發佈於 科學新知
By 2019-01-15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