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重新定義?美科學家成功恢復死豬大腦部份活動

2019-04-18 17:41:49
陳頴詩

香港輕新聞編輯

【香港輕新聞】「腦死亡」意味著生命的終結,但在最新一期學術期刊《自然》中,美國耶魯大學科學家成功令豬隻大腦在死亡4小時後恢復部份活動,並維持至少6小時。有專家認為,實驗成果將有助推進神經科學研究,但同時亦衍生出如何定義死亡的倫理問題。

Angiography of the BEx perfused brain(Credit: Vrselja, et al./Nature)

《紐約時報》17日報道,相關研究刊登在最新一期《自然》(Nature)期刊,並成為封面。研究團隊由美國耶魯大學神經科學教授塞斯坦(Nenad Sestan)領導,研究人員為實驗製作了一個能模仿血液循環功能、名為「BrainEx」的體外灌注系統(extracorporeal pulsatile-perfusion system)。

研究人員於實驗中使用康涅狄格州(Connecticut)一間食物加工廠中32隻死後不超過4小時的豬,並在其大腦注入特製血液代替品模擬血液流動,當中包括可保護神經神經元的化學物質。在6小時後,研究人員發現腦細胞減少死亡,並恢復主要動脈、小血管和毛細血管的循環及部分腦細胞功能,但並沒發現豬腦進行精密活動或恢復知覺的迹象。

Credit:Stefano G. Daniele and Zvonimir Vrselja, Yale School of Medicine(Nature)

有助推進神經科學研究

塞斯坦表示,神經生理活動的復甦與整體功能的恢復不可相提並論,「這不是一個活的大腦,但它是一個細胞活躍的大腦」,該技術並非旨在實現腦移植或長期維持大腦功能,而是用於提高人們對大腦功能的理解,推進神經科學研究,為癡呆症患者及其他神經系統疾病開發潛在的治療方法。他亦強調,如要以人體組織進行研究,應在嚴格的道德監督下進行。

專家:顛覆人們以往的認知

急診醫學專家貝克爾(Lance Becker)向《Nature》表示,過去很多人認為大腦在沒有氧氣的數分鐘內會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但是今次實驗表明大腦的存活時間或比之前外界所認知的更長,「這篇論文就像一枚手榴彈,我們可能大大低估了大腦恢復的能力」;華盛頓州西雅圖艾倫腦科學研究所的總裁兼首席科學家柯霍(Christof Koch)亦稱,現在人們必須質疑什麼是「不可逆轉」。

料引起定義死亡的倫理問題

過去,器官移植大多來自被宣布腦死亡的捐獻者,器官移植的工作在其心肺停止後必須盡快進行。杜克大學法律與哲學教授法拉尼(Nita Farahany)認為,這項研究對長期以來有關如何認定動物或人類┌是否死亡的假設提出了質疑,呼籲制定相應的指南來應對這項研究引發的倫理困境。

而凱斯西儲大學生物倫理教授楊納(Stuart Youngner)及玄仁洙(Insoo Hyun)指出,隨著科學不斷進步,大腦在死亡幾小時仍有復甦的可能,「為挽救或恢復人腦而做的努力可能越來越合理,相反傾向於獲取移植器官而放棄搶救則或變會顯得不那麼合理」。他們認為,今次研究將會激發後續工作,標誌著需要進行更公開的討論。

發佈於 科學新知
By 2019-04-18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