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吹草動】台灣案刑期為政府「助攻」?建制派面臨更大修法壓力

2019-04-30 13:00:24
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觸發特區政府推動修訂《逃犯條例》的台灣殺人案,潛逃回港的涉案疑犯陳同佳,因涉洗黑錢罪,香港法庭宣判其入獄廿九個月;考慮扣除其已還押十三個月及減刑,預料今年十月將可出獄。有意見認為,其刑期長短變相為政府「助攻」,沒有疑犯已釋放及延後修例的反對理由,可配合立法年度完成修例。亦有意見認為,除非林鄭主動撤回修例及向中央解釋,否則建制派只能「硬撐」,將面臨更大的民情壓力。

刑期配合立法年度?

《明報》「聞風筆動」李先知文章引述政府中人表示,台灣殺人案疑犯「陳同佳被判囚29 個月,預料10 月才釋放,反對修例者沒有了陳同佳已釋放便不用修例的理由,也沒有刑期太長可延後修例的理由,現時的刑期,剛好『配合』本立法年度完成修例的時間表」;文章又引述建制派議員認為,「修例議題在民間不斷升溫,政府應有空間降溫,包括先以個案形式處理陳同佳案件;若政府『霸王硬上弓』硬推修例,相信政府都會『好傷』」。

林鄭是為討好北京?

李先知文章引述另一名資深建制派相信,「修例方案並非中央提出」,「林鄭突然主動提出透過修例,不用長期協議也可以移交逃犯,中央當然樂見其成」;認為林鄭的做法有「討好北京之意」,「北京本來不太看重這事,後來民主派走到美國尋求支持,北京就提高了警覺,視之為外部介入」,是故「京官近日風向有變,公開明言支持修例」;該資深建制派又表示,建制陣營內雖有人不滿意,亦見民情反響,惟「除非林鄭主動撤回修例,並向中央解釋,否則在中央指示下,作為建制派只能硬撐」。

半年難平息反對意見

《信報》社評引述特首林鄭月娥表示,「距離刑滿僅約半年時間,所以刻不容緩,希望今屆立法會能夠在暑假休會前通過修例」。社評認為,刻不容緩這種講法只適用於陳同佳涉嫌殺人案,而「此案以外的其他情況並無迫切性」。假如政府堅持讓修訂《逃犯條例》的涵蓋範圍包括內地以及其他司法管轄區,「恐怕到頭來必定好事多磨,半年時間絕對不足以平息沸沸揚揚的反對意見」。

感到憂慮乃人之常情

《信報》社評表示,修訂《逃犯條例》容許香港人接受內地法律處理,「感到憂慮乃人之常情」,坦白而言是「香港人信不過中國司法系統,打開引渡缺口難免後患無窮」。社評認為,對於嚴重刑事罪行,「當然值得斟酌,但並不急在一時,先在半年內理順好台灣殺人案才是負責任的表現」;「已經涉案的陳同佳移交台灣不存在爭議,引渡不知干犯何罪的香港人到內地受審,則見數以萬計示威者上街遊行」,「哪事應特事特辦,哪事該謀定後動,一目了然」。

對內地司法沒有信心

《明報》社評認為,「爭議發展至今,難言沒有政治化成分,可是市民憂慮修例亦非平白無因」,「港人對內地司法制度沒有信心,回歸前已經如是,回歸後信任鴻溝至今未見顯著收窄」。社評表示,「內地司法制度經過多番改革,無疑比昔日有進步,然而內地當局亦承認,法治建設仍然有待完善深化」。內地與西方一些民主國家有司法互助協議,然而「香港與內地的關係,並不能跟主權國之間的關係相提並論」。

政府須緊記欲速不達

《明報》社評指出,政府對於修例建議,剔除九項主要涉及經濟及商業的罪行,「除了偏袒商界有欠公道,同時亦間接承認,港人對內地司法信心不足,無法一蹴而就,需要『先易後難』」。政府對於處理修例問題,「必須緊記欲速不達的道理」。社評認為,真正「先易後難」的做法,「是先將修例涵蓋地域止於台灣,其他重大修改留待日後從長計議」。

料泛民將會繼續拉布

《星島日報》「大棋盤」杜良謀文章引述建制派表示,「昨日判刑變相為政府推動修例『助攻』,在時間上足夠政府在立法會七月休會前通過修例」。《逃犯條例》法案委員會今日召開第二次會議,文章表示,「多名建制派預料泛民今日會繼續『玩嘢』,加上獲上街市民提供子彈,可能會『大玩特玩』」,故建制派對成功選出主席並不樂觀。

完成修例的難度不小

杜良謀文章認為,「即使建制派周五出招成功,法案委員會主席最快亦要下周才能選出。距離七月『死綫』不足兩月,要完成修例的難度不小」。杜良謀文章引述工聯會黃國健則表示,「民陣遊行人數是預期之內,佔中案判刑亦催谷了上街人數,但認為只是泛民的基本盤,對政府雖構成一定壓力,但影響不到推動修例」。

 

【風吹草動】台灣案疑犯短期將出獄 政府說服巿民更見困難

【香港輕新聞】4月28日民陣發起反《逃犯條例》修訂的遊行,主辦方面指參加遊行的人數有十三萬人參加,而警方數字則是二萬二千多人。有意見表示,是次為民陣月內發起的第二次遊行,泛民曾一度擔心「示威」變成「示弱」,由於上周「佔中案」宣判,影響政治氣氛,成為市民上街的催化劑;遊行人數為林鄭上台以來最多的一次,對政府管治無疑是警號。亦有意見表示,台灣案疑犯料於短期將會出獄,其修法的主要理由會失去,政府要說服巿民將會更為困難。

透視政府管治的弱勢

《信報》「香港脈搏」余錦賢文章表示,大會與警方的數字雖然有差距,「無可否認明顯較上月31日同一訴求的抗爭運動為多」,亦是林鄭上台以來人數最多的遊行,「期間更有示威者舉起『林鄭下台』標語及高呼有關口號,對政府管治而言無疑是一個警號」。文章表示,民主派原本擔心「示威」變「示弱」,「最終出現久違了的『真示威』,猶如注入強心針;相反,遊行者眾卻透視政府管治的弱勢」。

佔中案宣判激化民意

余錦賢文章引述公民黨黨魁楊岳橋表示,「原本對參加人數不太樂觀,畢竟3月底才舉辦同一議題的遊行,惟隨着事態發展,愈來愈感覺到社會對修例的不滿」。文章引述工黨前立法會議員何秀蘭透露,「從遊行人數以至捐款金額增加,顯示市民對『送中』條例的憂慮,也有不忿佔中四子陳健民、戴耀廷、黃浩銘及邵家臻被判入獄的意味」。

尚無迫特首下台能耐

《信報》「金針集」金箴文章引述遊行人士批評,「特區政府就修訂移交逃犯條例諮詢期只有20天,嚴重不足,亦有意見反映內地法制尚未完善,憂慮修例損害港人保障」。金箴文章認為,「修例推手林鄭特首縱使民望下滑」,「但本港經濟未算太差,民怨不太嚴重」;泛民經歷多番分裂後遠不及早前團結,並無「迫使行政長官『腳痛』落台的能耐」。

港台移交疑犯機會微

《經濟日報》社評指出,對修法持憂慮態度的,不只是民主派,部分建制派包括商界亦充滿憂心,「正因社會各界不乏對修訂《逃犯條例》的疑慮,泛民在立法會上拉布獲得一定程度民意支持,令港府要盡快通過修訂勢遇不少阻力」。社評表示台灣政府已表明,「不會與香港簽署任何影響『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原則的移交協議」,社評認為「故不論有關台灣案的疑犯陳同佳在港的審訊今天有甚麼判刑,港台移交陳同佳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有處理國際疑慮責任

《經濟日報》社評表示,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發表聲明,指修訂將侵蝕香港的商業中心和法治社會的聲譽;加拿大全球事務部亦表示擔心,訪港或居港加人可能面對任意拘捕的風險等。社評指出,「港府雖然認為是外國對修訂的不了解,但香港作為環球金融中心,如何處理國際社會的疑慮,是港府不能迴避的責任」。

處理漏洞並不見迫切

前立法會主席曾鈺成《AM730》撰文引述保安局長指出,到目前為止,連同台灣殺人案,香港共有5宗涉及港人的個案未能處理。曾鈺成表示,「這數字少得令人有點意外」,「原來逃犯移交絕大部分發生於香港和協訂了長期協議的司法管轄區之間,要採用個案式移交的只有極少數」。曾鈺成認為「如果二十多年來只有5宗個案式移交因法律漏洞而不能處理,問題便不見迫切」。

陸澳台是突出的例外

曾鈺成指出「內地、台灣和澳門幾個地區是十分突出的例外」,此地區居民的往來比任何其他地方更頻繁,而《逃犯條例》又明文規定不適用於這幾個地區;在一地犯了罪的人要逃到另一地,比逃到其他地方更容易,認為「這漏洞不堵塞,香港確實有可能成為內地、台灣和澳門的逃犯天堂」。

修例實非中央提出?

《星島日報》「大棋盤」杜良謀文章引述政協委員的商界人士指出,「『兩會』期間已得知修例非中央提出,而是特區政府主意,但商界在《逃犯條例》修訂下直接受影響,對政府『依法施政』支持當然不會照單全收」;遊行人數之多出乎意料,認為政府若「企硬」,民情阻力肯定愈來愈大,希望政府考慮撤回條例草案。

修法主要理由將失去

杜良謀文章引述官府中人表示,現時《逃犯條例》修訂是「內外受壓」,「究竟特首林鄭月娥是否能繼續『頂硬上』,的確是一大疑問」。文章認為,「引發今次修例的台灣殺人案的陳同佳涉及的洗黑錢罪今日判刑,若然陳同佳在判刑後可以短期出獄,修例的其中一個主要理由便會失去,政府要再說服巿民,就會更為困難」。

置建制派於困難境地

《星島日報》社評表示,政府應考慮社會對修例的反應比預期強烈,「如果不能有效紓緩,讓不安和反對情緒繼續累積,必會被一些政治組織藉勢激化,由此產生的干擾,將令政府沒法專注於民生措施,施政再陷於舉步維艱」;狀況也會直接影響今年十一月的區議會選舉,對建制派衍生不利的因素,置他們於困難境地。社評認為,政府應冷靜地就此全盤思量,「若不宜進就果斷暫緩,認真審時度勢,再謀後着,這是負責任政府應有的態度」。

發佈於 多方觀點
By 2019-04-30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