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完成首次海上火箭發射 與陸地發射相比有何優點? 

2019-06-05 16:28:33
諾文

香港輕新聞編輯

【香港輕新聞】中國今日(5日)以「一箭帶七星」的形式舉行首次海上運載火箭發射技術試驗,一枚共運有七顆人造衛星的長征11號海射型固體運載火箭中午於黃海海域發射,並成功將衛星送入軌道。究竟與在陸地發射相比,由海上發射運載火箭具有甚麼優點?

首次海上發射火箭試驗

《新華社》報道,中國於5日舉行首次海上實施運載火箭發射技術試驗,試驗採用長征11號海射型固體運載火箭(又名﹕CZ-11 WEY號),並以民用船隻為發射平台,探索海上發射管理模式和驗證海上發射能力,以便滿足不同傾角的衛星發射需求。12時6分,該長征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發射,並將技術試驗衛星「捕風一號A 、B星」及五顆商業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試驗取得成功。此次發射為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306次發射。

提供更佳商業發射服務

國家航天局負責固體運載火箭海上發射技術試驗項目的組織管理協調,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負責研製火箭,海工企業負責船舶發射平台,中國衛星發射測控系統部負責發射、測控任務組織實施。報道又引述技術人員指出,海上發射運載火箭具有靈活性強、任務適應性好、發射經濟性優等特點,可靈活選擇發射點和落區,滿足各種軌道有效載荷發射需求,為「一帶一路」沿線提供更好的航天商業發射服務。

 

於海上平台上的長征11號海射型固體運載火箭(網絡圖片)

試驗火箭共帶七顆衛星

是次發射長征11號共帶有七顆衛星,「捕風1號A、B衛星」是由中國航太科技集團所屬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負責研製,將實現小衛星編隊探測海面風場的突破,可提高全天候海面風場探測能力,以提升颱風監測與氣象精準的預報能力。此外,由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研製的兩顆天象小衛星,則是中國第一個基於Ka頻段星間鏈路的雙星組網小衛星系統。而「陶行知教育1號衛星暨天啟3號衛星」,裝有太空拍照相機和物聯網通信載荷。至於「瀟湘1號04星」則由天儀研究院研製,而「吉林1號高分03A衛星」是由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研製。

可以大量利用地球自轉

《環球網》引述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控制系統行政指揮高磊表示,「與常規在陸地進行運載火箭發射不同,海上發射運載火箭具有三大優勢」。其一是為火箭運載能力提高提供了可行條件,一般而言運載火箭理想的發射地點是靠近赤道附近的低緯度區域,如果具備了海上發射的能力,可以實現在赤道附近的海域發射火箭,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球自轉速度,節省推進劑消耗,提高火箭的運載能力。

 

海上火箭發射平台(網絡圖片)

滿足各種傾角衛星需求

其次是有利於運載火箭執行特殊軌道發射任務,由於目前航天發射軌道需求多樣化,按照統計,國內未來10年商業小衛星發射需求約1,700顆,而國外商業小衛星發射需求約6,200顆,而衛星又需要不同的傾角。海上發射的特點是「廣域、機動」,未來可以在我國東部、南部海域選擇發射點,以滿足各種傾角衛星的發射需求,以服務於「一帶一路」國家,有效助推中國航天走出國門。

可提高火箭發射安全性

第三是大幅提高火箭發射安全性,對內陸發射而言,落區安全是發射任務設計中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落區選擇不僅影響制約發射軌道設計,可能由於落區選擇問題而降低火箭運載能力。在實際發射中,還需要對火箭助推器、一級和整流罩等分離體的實際落區進行人口疏散,以確保安全。由於海上發射遠離人口稠密地區,火箭落區可選擇範圍很大,對火箭而言發射軌道設計更加方便,而落區安全性也可以大幅提升。

相關影片﹕

https://youtu.be/XHSTeQhU-Bc

發佈於 科學新知
By 2019-06-05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