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William:由美國制裁看歐亞大陸軍工新雄土耳其

2019-06-13 08:58:37
William Lam

現實中只是個小職員的軍武 / 科普愛好者

土耳其以韓國K2型戰車及豹2式為基礎進一步研發的阿爾泰式主力戰車,雖然用了不少K2型的技術,但整體構形、車長鏡及底盤更接近豹2型。

 

 

昨日(6月11日)西方媒體報導美國強令現時已在試飛土耳其所購F-35的土耳其空軍機師不能再登上F-35受訓,而上星期美國更已明令土耳其必須取消與俄國的S-400防空飛彈交易,並立即購買愛國者3型導彈,否則將會受到嚴厲制裁(對印度也作出同樣的威脅),包括暫停向土耳其交付所訂購的F-35A與B型機,以及終止在土耳其境內興建F-35組裝廠的計劃。此舉有可能重創土耳其的新世代軍備計劃,以及大大損害其軍工發展。

不過話說回來,港人一向只知出口地毯及有個叫棉花堡的旅遊景點外,就對土耳其所知不多(連知道特洛伊遺址及聖索菲亞教堂的都沒幾個),怎麼會有資格在美國境外製造 / 組裝F-35戰鬥機?要知道現時只有日本、意大利及土耳其獲授權組裝F-35,而土耳其的廠房更可生產部分機身供應美國的生產線!這可以說是因為土國是整個近東及中東經濟、工業興起最快的國家外,同時也是一個新興而且前景不錯的軍工強國。

奧圖曼帝國在1683年攻擊奧地利首都維也納但被擊敗,之後仍控制東南歐乃至南烏克蘭地區,直至18世紀中葉才開始被俄國人漸漸擠壓。(網絡圖片)

 

背景:土耳其戰略地位及經濟發展

歷史上,土耳其前身奧斯曼帝國原是近東強雄,18世紀前期仍是碾壓歐洲列強的存在,然而此後由於王室腐化、沒能趕上工業革命及抗拒改革,令國勢江河日下,後期甚至成為被俄國連續宰割的目標。及至一戰戰敗,奧圖曼帝國最終滅亡。

凱末爾所帶領的土耳其世俗化/現代化運動,算是至今以來中東/近東伊斯蘭世界最成功的現代化運動,亦令土耳其擁有與整個伊斯蘭世界完全不同的政治與社會光譜。(網絡圖片)

 

至1923年凱末爾成功建立土耳其共和國,並實施規模宏大的世俗化改革,為日後土耳其現代化及工業化打下基礎;而稍有認識近東史的人都會知道,土耳其軍隊普遍都有很強的政治使命感,自命是國父凱末爾世俗化的守護者及共和國秩序的維護者,政治上經常行使「撥亂反正」的角色。不過隨著80年代後土耳其議會政治愈加成熟,這種角色也漸漸減退;相對於政治角色,土耳其軍在西方國家的軍事角色就重要得多。和奧圖曼帝國一樣,土耳其也是被西方視為堵塞蘇聯黑海海空力量進入地中海的重要國家,同時也是防範蘇聯陸軍進入近東地區的重要障礙。在西方支持下簽訂的蒙特勒公約(1936)就限制俄國海軍通過及使用博斯普露斯海狹的規模。土耳其日後成為第一個(也是現時唯一一個)加入北約的近東國家,50至70年代為爭取土耳其支持及保證土耳其安全,北約不但在境內部署具巨大威懾力的中程道導(古巴危機後撤走),甚至對於土希衝突「隻眼開隻眼閉」,容忍1975年土耳其分裂賽浦露斯的活動。

土希在愛琴海領海主權的衝突一直是北約最麻煩的內部衝突。圖中所示的是2018年雙方空中對峙中一架希臘軍幻影2000戰鬥機墜海的事件。(網絡圖片)

 

1990年冷戰結束後,土國對北約重要性未有稍減,因為中東局勢同樣動蕩,作為在近東唯一北約國家、政治上與北約及宗教上與中東的接近性,土耳其比以色列更適合成為北約集團在中東及近東地區利益的代表及前線;另方面,和南韓類似,土耳其的經濟在1990年代開始也進入高速增長狀態,輕重工有如漢江奇跡後的南韓,至現時土耳其也成為歐洲發達工業國的零件生產及供應商,同時也是G-20國家之一;而作為一個冒起的近東新興工業大國,同時也是中近東最強的國家,出口、進口均為以色列 的2.5至3倍,加上人口及教育水平,其實是區內最有發展潛力的國家。

 

對於土耳其來說,內部最大的威脅還是來自東部的庫爾德人,自1980年代起,東部山區的庫爾德族已經和土軍發生多次大規模衝突,並以恐怖主義作為反抗的重要手段。事實上,土耳其介入敍利亞內戰,除要削弱南方什葉派及阿拉維派等敵對伊斯蘭教宗派的威脅外,更重要的是企圖壓制敍境內已被敍利亞的庫爾德人力量,免其與土耳其的庫爾德人聯合,甚至組織國家。

進入敍利亞後受到庫爾德族遊擊隊襲擊的土軍豹2AG型坦克,以及最新生產的T-155(即南韓K-9國產版)自走砲。雖然受到不少阻力,而且也顯示土軍比較輕敵,不過現時土軍已基本壓制主要對手SDF(敍利亞民主軍),令該庫爾德人為主的部隊尋求與敍政府軍合作,才保住其餘領地。(網絡圖片)

 

基於北約維持歐洲周邊的穩定,以及近年主力防止俄國西擴的目標,土耳其的軍事戰略也是以監視俄國、防範國境東方的前蘇聯加盟國(格魯吉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疆)之間的軍事衝突及俄國可能南下(2008年的俄格衝突)為主。不過近年土耳其的國防戰略似乎也隨政治及經濟形勢而稍稍改變:土耳其經濟發展已與歐洲緊扣起來,但歐盟多年來因為政治理由(土耳其體制仍不夠民主,且埃爾多安也漸漸走向集權,甚至公開否定民主與自由在土耳其的地位與作用)並不願意接納土耳其成為會員。加上埃爾多安及土國國內較保守力量均認為2016年的政變與歐美支持有關,對於歐洲似乎也有很深的不信任的態度。這亦令土耳其開始與傳統敵人俄國在政治及軍事上漸漸走近;及至今天,甚至連普遍土耳其人都視特朗普對該國最大威脅之一,實也改變了土耳其人新一代的心態,對土俄親近也沒有以前那麼抗拒。

單就款式與國產化比率而言,土耳其的輕型軍火國產化可說最為成功,左圖為Kalekalip公司生產7.62 x 51 mm 口徑MPT-76突擊步槍,以G-36及HK 417為設計為藍本,但大幅改善了其外殼的不良設計,將作為土軍次世代步槍使用;右邊是獲德國H&K授權、並由MKE集團生產的MP-5系列衝鋒槍,雖然沒被德國限制售武,但土耳其亦已不需依賴原廠就可生產及自行改良MP-5系列槍械。(網絡圖片)

 

軍事工業發展路向:

不能不說,南韓是土耳其近年軍工發展的良好借鑑。南韓自漢江奇跡令輕重工業迅速增長後,連帶也開始發展軍工產業。南韓軍工產業其實也有優勢:由於有朝鮮的嚴重國防威脅,南韓軍的裝備需求其實非常龐大,這不但成為國防工業的最大源動力,而且產量亦可連帶分擔研發成本及減低售價。南韓的國防工業始於組裝設備、授權生產/組裝,然後開始中外合資研發(例如與美國共同開發的K1系列戰車與金鷹戰鬥教練機),以及購買外國裝備並自行組裝到自己平台上,逐步實現愈來愈高的國產化。現時由於強列需求及已打開國際市場,南韓的軍工發展在性能上雖與日本有一段距離,但在產量及售價上可說遠優於日本,成為十分具競爭力的軍火市場新星。

南韓這後進軍工國家近年可說非常成功,不但提高國防自主,也帶領了產業升級,更重要的是在國際軍售市場中已佔一席。圖左為KD-3廣開土大王級神盾驅逐艦,右為K2黑豹式主力戰車。(網絡圖片)

 

土耳其明確的軍工現代化計劃,始於1974年分裂賽浦露斯後被西方國家實施一定程度禁運,令他們明白軍工獨立的重要性。現在土耳其似乎也是以南韓那條路邁向軍事工業現代化(所不同的是他們甚至還有對舊裝備進行現代化改進),而且其優勢還比較大:土耳其在防務上和歐洲關係更密切,能接觸到的歐洲軍火商更多,而且90年代以後和俄國關係的改善又讓他們能與俄國展開軍事工業合作,可說是左右逢緣;另一方面,土耳其軍隊陣容只比南韓少一點,軍費也大約只佔其55%,但仍有有較強大的內需,而且基於同宗教的關係,中東其他國家亦較願意購買土耳其的軍火,令該國軍火工業也有較良好的外銷前景。

 

衍生自美國外銷型輕步兵戰車AIFV的ACV-15型,FNSS防務集團生產了接近2700架並進行外銷。右圖是其種一種改良型,也是和俄國首次合作的武器計劃ACV-SW,就是把BMP-3的武器站直接移殖到底盤上,令該車擁有異常強大的壓制火力。(網絡圖片)

 

土耳其近年軍事工業能力可說突飛猛進,很多方面都已接近十年前的南韓,而且在陸軍武器上的國產化尤為明顯。土耳其在軍事工業上也是國營私營均有,這點和南韓由幾家財閥瓜分很不同,競爭環境似乎也比南韓好,而且他們也有十分遠大的規劃及目標:2050年前實現完全的軍事生產獨立。這個目標看似很不切實際,但更重要的是,其步伐就相當踏實有序。

TAI(土耳其航太集團)將於伊斯坦布爾建立的新研發中心與生產廠房。(網絡圖片)

 

事實上,土耳其在80年代冷戰末期已開始一系列武器國產化計劃,先是成立國防工業部(Undersecretariat for Defence Industries (SSM))協調參與國防工業的國營與私營公司,然後獲授權生產由西德引進的MEKO-200阿維茲級護衛艦及引進生產更多209型潛艇(之前已購入一艘並低速試產兩艘);陸軍方面則引進美國出口用的AIFV輕型步兵戰車(事實上是M113裝甲運兵車改良型),並大量衍生各類型號。

美國在90年代將8艘派里級讓渡給土耳其,土國進一步將她們改裝成雷達與火力更強的G級導彈護衛艦。圖為8號艦TCG Göksu (F 497)。(網絡圖片)

 

由於當時經濟及工業實力仍薄弱,加上蘇聯軍事威脅瓦解,1991-2005年間軍工發展計劃變得相對緩慢,但除繼續引進授權生產各種先進裝備外,還開始升級所取得或舊有的軍備,以適合現代化軍事所需,例如海軍持續引進Meko 200更後期型號的護衛艦、引入大量美國派里級護衛艦並自行將裝備升級成更先進的G級護衛艦,以及更大型化的209-1400型潛艇;空軍方面除開始引入F-16並自行組裝外,更在以色列協助下對原有F-4機隊進行性能大幅提升的計劃(F-4E 2020 Terminator);陸軍方面則以以色列馬達奇7型戰車方案將已漸老舊的M-60A3升級成可和M1A2(早期型)坦克媲美的M60T-Sabra型坦克。

T-129和A-129最大的分別,是更巨大的引擎艙、增重400公斤、換裝包括自行研發的ASELFLIR-300T光電觀瞄/夜視系統及同樣是自行研發的MILDAR豪米波瞄準雷達在內各種授權生產/國產航電設備的改良型,並可搭載射後不理的UMTAS反坦克導彈進行坦克獵殺作戰。本機已擊敗美國AH-64及中國直10,成功取得巴基斯坦空軍30架的訂單。(網絡圖片)

 

由左至右分別是剛剛下水、可搭載F-35B的TCG Anadolu戰略投送艦;MILGEM(國家艦)近岸作戰艦的島級護衛艦,以及現時仍在進行細部設計及系統測試的TF-2000型防空護衛艦,其將會是北約(歐洲部分)第二或第三級配備全整合式桅桿的防空艦,而且其整合式桅桿ÇAFRAD相控陣雷達是由土國自行研發的。現時該艦主要系統測試仍在進行,但首艦可能因為去年經濟危機而仍未下訂。(網絡圖片)

現正於TCG Göksu (F 497)上測試的整合式桅桿與ÇAFRAD相控陣雷達,(照片來自知乎的"中外艦聞")

 

2006年後,土耳其更進一步嘗試在外國廠商的協助下進行新武器的研發 / 有自主版權的深度改進型號,同時透過向歐美以外國家(如南韓、新加坡等)引進裝備及技術轉讓,加強自身研發能力,其成果有與意大利合作研發的T-129戰鬥直升機(是意大利奧古斯都直升機公司的A-129現代化及性能強化版,引擎總馬力提升超過700匹);與韓國現代Rotem合作開發、使用K-2坦克的主砲的阿爾泰主力戰車;海軍有現時仍然在建的TCG Anadolu戰略投送艦(源自西班牙的卡洛斯一世型)、共12艘護衛艦的MILGEM(國家艦)計劃及7000噸級防空艦;空軍則有現時仍在進行後期設計工作的TF-X第五代中型戰鬥機計劃,這些計劃的合作模式大都是在外國廠商進行一定的系統技術支援下,由國內各廠商完成整體設計工作,國產程度比之前更進一步。

 

土國的TF-X計劃因BAE暫時退出而陷於半停頓狀態。有關計劃內容可看大半年前的報道。(網絡圖片)

 

 

隱憂:來自美國的沉重壓力

然而,對於土耳其現時軍工而言,這種合作模式同樣存在很大隱憂;必須留意的是,雖然已有相當水平的研發及生產能力,透過技術轉讓也習得不少新技術,但部分關鍵項目對外國核心技術的依賴仍然比較高,以海軍計劃為例,大部分武器仍未能獲取授權生產,仍需依靠購入裝備並自行整合,例如新防空護衛艦的反艦彈就需要挪威及瑞典申寶(SAAB)的技術支援;TF-X更需要與英國航太全方位共同合作。

現時的依賴雖不可避免,但若然雙方關係轉變,就有很大風險,例如美國一旦截斷對土耳其空軍購買備用引擎的要求,就很可能威脅到戰鬥機的出勤率;遇著對方是慣於出言恫嚇,甚至連盟友也不放過的國家(如特朗普主政下的美國),甚至更容易被「制其死命」,現時F-35A計劃的完全停擺就是一個好例子。

左為土耳其航太集團首個自製F-35機殼身的交付儀式;右方為TAI及其他土耳其公司所生產的F-35不同部分。據資料所示,若美國取消土耳其參與F-35的計劃,歐洲訂單中的20%將會泡湯,也會影響F-35的生產計劃。(網絡圖片)

 

分散合作對象是一個辦法,但有些技術就只掌握在大國手上,很難不與他們打交道,中小型國家或者廠商也容易受到背後強權的壓力而令合作告吹,例如3月底時表示暫時退出T-FX計劃的英國航太,其表面理由是不肯進行技術讓渡,但就退出時間而言,有理由也是受到特朗普方面的壓力。

找中俄合作也是出路之一,而且土耳其過去也有購買中、俄武器,甚至有購買生產權(中國的有短程彈道導彈與遠程火箭砲,俄國的有輕兵器與反坦克導彈,但都不涉及與指揮體系聯網的軍備),但此舉不但可能引起特朗普更激烈的反應(甚至其他北約國家也不會贊同),而且中、俄系統也與土耳其常用的歐洲或美式系統存在差異(若果中國仍算有較濃厚的歐洲體系味道,那俄國的系統差距就非常明顯),與國內的預警 / 通訊及指揮系統整合也不容易;更重要的是若果達成合作,國內廠商卻要重新學習中俄的技術與規格標準,又會多用更多時間與金錢,短期內也未必有明顯成果。

可能基於"分散投資"及方便在敍利亞北部穩固自己的利益,土耳其迅速與俄國改善關係,更由於技術轉讓(用以發展自己的防空彈)的吸引,購買了S400型防空系統,首台將於一個月內交付。然而此舉引來特朗普的強烈反彈,似乎也非埃爾多安當初所預期。(網絡圖片)

 

 

總結:

撇開埃爾多安個人政治問題,這條土耳其軍工路其實滿踏實的,對於土國長遠工業與科技發展也有很大好處,甚至可以成為土國進一步產業升級的良好契機,例如TAI(土耳其航太集團)及其他航空企業之所以能成為空中巴士的重要機身與零件供應商,也是拜早年組裝及自行改良戰鬥機所賜;就算明天埃爾多安離任,這條路也應該繼續走下去,畢竟,土耳其也有歐洲大陸作為一定後盾,特朗普也不見得能長期執政。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19-06-13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