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觀點】石禮謙「撻訂」釋信息?修例過程令全部持份者不滿?

2019-06-12 13:40:01
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立法會12日恢復二讀辯論《逃犯條例》修訂草案,有反修例團體號召市民「三罷」,而另一方面高銀金融召開緊急董事會公告決定「撻訂」啟德商業地王。有意見認為,召開緊急董事會的是非執行董事石禮謙,作為建制派的局內人,亦採取避險心態,是故法案不宜匆匆交付表決。亦有意見認為,特區政府原本在修例時仍有不少迴旋空間,而港人的憂慮更可以完全不觸及,不過方案的打擊面非常大,要修訂得完善已變得相當困難。

官民應慎讀石禮謙隱喻

《信報》以「官民皆應慎讀石禮謙隱喻」為題發表社評表示,高銀金融鑑於修例事件,「因應之道是召開緊急董事會,然後公告決定放棄早前作價一百一十一億元投得的九龍啟德4C區商業地王,寧願撻訂二千五百萬元」。值得注意是求召開緊急董事會的是非執行董事石禮謙,「其另一個身份是經民聯立法會議員,屬於地產及建造界功能組別,更加是建制派推舉的《逃犯條例》法案委員會主持,只是該委員會由於「主持鬧雙胞」而拉倒,遂有直上大會審議之安排」。

政府聆聽民意化險為夷

《信報》社評認為,高銀放棄地王的原因緊貼社會脈搏,「他們的解釋是『近期發生的社會矛盾和經濟不穩定將可對香港商業地產市場的增長產生負面影響」』說白了即是眼見前景不明朗不惜壯士斷臂」。社評表示,「官方勿急於求成,即使恢復二讀,亦該盡最大可能把修例的利弊得失講清講楚」,透過立法會詳細討論以釋除疑慮,若然倉卒交付通過的話,社會矛盾徒然進一步深化。社評指,「和平理性非暴力是香港人普遍的優良作風,若然配合政府誠心聆聽民意,化險為夷並非絕不可能」。

形成雙方各不退讓局面

《信報》「平行時空」沈旭暉文章表示,「要在《逃犯條例》這場博弈得到理想結局,特區政府應及早找到各方核心利益的最大公約數;弄至如斯田地,關鍵是修例在未有北京、國際、民意關注時的第一步走歪,令幾乎所有持份者同時不滿,打擊面極大,導致滿盤皆落索,各方都在部署Endgame」。博弈結局形成雙方各不退讓局面,「『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特別地位』逐漸失去重要西方國家加持,北京也進一步嚴控在港的外國利益代表方」。

政府原方案打擊面極大

沈旭暉認為,綜合各方資訊,事情並不會只能變成當下的零和悲劇,要找到各方滿意的最大公約數並非不可能。「本來這一局的中美並不存在絕對對立,有不少迴旋空間,港人的憂慮更可以完全不被觸及,可惜特區政府的原方案打擊面之大(國際社會、台灣、香港商人、傳統精英、泛民反對派),和內裡的邏輯漏洞,要修訂得完善已相當困難。事緩則通,何苦如此」。

抗爭行動不能脫離理性

《明報》社評表示,抗爭行動不能脫離理性,「死亡恐嚇也好、呼籲擠提也好,即使只屬個別人物的瘋言瘋語、在社會未成氣候,不理性反應在社會是否有擴散蔓延之勢,仍需密切關注,社會必須及早喝止」。社評認為,香港是高度發達社會,各行各業分工極為精細,「一個行業或機構罷工曠日持久,都有可能觸發骨牌效應,對社會帶來意料之外的巨大影響」。

事件要在制度之內處理

《明報》社評認為,「採取任何抗爭行動之前,必須先想清楚目標和手段,切忌「為升級而升級」,「以為用自殘手段向政府『極限施壓』就是上策,不去通盤考慮社會代價,實際是玉石俱焚」。社評表示,由立法會「良心投票」處理修例問題,是當前較為妥當的做法,「除非有人天真認為革命是出路,否則任何事情最終都要按機制按程序,在制度之內處理」。

須與暴力分子劃清界線

《星島日報》社評表示,暴力分子的行徑是與「年前的鳩嗚行動和旺角暴亂一脈相承,都是假借政治名義行暴力和搗亂之實」,「一直伺機復發」。今次的大遊行,是其「乘勢製造混亂,死灰復燃」。社評認為,發動以和平示威形式包圍立法會大樓的組織,「須與暴力分子劃清界線,做好場面控制,免讓他們有機可乘」。

青年要對暴力避而遠之

《星島日報》社評認為,「在示威時動用暴力,有網上資訊還煽動其他破壞性集體行動,例如擁去銀行擠提,其損害絕對不容低估」。當局對此不可掉以輕心,市民更須高度警惕,「嚴防出現擾亂社會甚至金融秩序的行為,以免導致人命傷亡、財產損失和民生困頓」;而「年輕人尤其要對暴力抗爭避而遠之,免傷害社會及自己前途,為此付上沉重代價」。

發佈於 多方觀點
By 2019-06-12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