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觀點】林鄭道歉欠誠意? 穩局還需理性建制派襄助

2019-06-19 13:44:52
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特首林鄭月娥繼於周日(16日)晚上就《逃犯條例》修訂書面致歉後,昨日(18日)再親身公開道歉,然而對於未有鞠躬及正面回應反修例人士的訴求,卻惹來公眾批評。有意見認為,林鄭月娥迴避確切承諾「撤回」和欠缺鞠躬,致歉難免打折扣。亦有意見認為,林鄭未來勢必「跛腳特首」,故此更需要理性建制派襄助,選擇以此方式致歉,是顧及支持修例的政黨、警隊士氣及北京顏面。

林鄭三度錯過疏導機會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明報》撰文表示,林鄭「在8 天之內,她曾經有3 次機會疏導好修訂《逃犯條例》這場風波,但最終卻全都錯過,其政治判斷和能力之不濟,令人吃驚」。第一次機會是「6‧9 」遊行之後,她急不及待宣布繼續二讀,觸發了6.12 包圍立法會的流血衝突;二次機會是「6.15 」記者會,本來是化解危機的機會,卻觸發翌日上街人數倍增;第三次機會「6.16」史上人數最多上街之後,發表喻為「政治BB 班」水平的「致歉」聲明,成了大家的笑柄。

當機立斷化解政治危機

蔡子強認為,如果「林鄭在6.15 記者會提出的『暫緩』,可以提早在6.9 百萬人上街之後說,那麼危機就不至於進一步深化」,「又如果她能夠一早在6.15 記者會好好道歉,也不至於如今要像她盟友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所建議,需要重複道歉,讓人感受到其歉意」。蔡子強表示,「化解政治危機往往只有one-shot,當你猶豫不決,錯過時機,而讓反對運動的momentum 滾雪球般滾大,那麼,你要『找數』時,就只會需要付出更大代價」。

港府未來施政寸步難移

《香港經濟日報》社評表示,周日遊行人數創新高,市民都期待林鄭能作出實質回應,緩解當前社會撕裂。林鄭「昨午舉行記者會,雖首次公開向全港市民致歉,但未有清晰回應示威人士大部分的訴求,令部分市民覺得其道歉不夠真誠」。社評指,「有示威人士因此揚言會採取更多行動向林鄭施壓,意味街頭示威抗爭短期仍會持續,令人擔心未來仍會有不同形式的遊行示威,這除了會衝擊社會穩定外,更恐令港府未來施政寸步難移」。

「撤」始終難宣之於口

《信報》「香港脈搏」余錦賢文章指,「記者會上糾纏得最長時間的問題,是為何林鄭差不多講到明修例工作已停止,『無望復活』,卻堅持不肯直接說『撤回』」。余錦賢文章引述建制派人士與政府消息解釋,「因為社會上有支持修例的聲音,所以林鄭雖然近乎『畫公仔畫出腸』,但「撤」這個字始終難宣之於口,以免傷害支持者的感情」。

拒鞠躬為平衡各方情緒

余錦賢文章引述建制派人士表示,「假如林鄭月娥願意鞠躬,公眾會更容易感覺到其道歉的誠意」。文章引述行會成員湯家驊則形容林鄭「表面上冷漠,實際上內心感性」,認為拒絕鞠躬是「為了平衡各方情緒,例如既要平息遊行人士的怨氣,亦要顧及支持修例的政黨、警隊士氣及北京顏面」。

建制失掉理性諍諫功能

《信報》社評表示,林鄭對於抗爭者提出的五大訴求,「撤回修訂《逃犯條例》、不檢控示威者、取消定性暴動、追究警方濫權以及特首問責下台」,完全沒有得到積極回應。社評又表示,「姑勿論特首道歉是否由衷地展現誠意,擺在眼前的事實是這位特首正陷於犯眾怒的苦戰」,社評引述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所言的「一鋪清袋」,認為林鄭政治能量燃燒殆盡;而建制派亦暴露了非常不堪的面目,喪失掉理性諍諫的應有功能。

建制選舉形勢非常被動

《信報》社評指,林鄭縱使抵得住沉重壓力不辭職,未來三年任期勢成「跛腳鴨」,即使專注於經濟與民生工作,「事必倍,功必半」。對於反修例人士口號由過往的「票債票償」變成「血債票償」,即說明「警方開槍鎮壓民眾的賬算到建制派頭上。選舉形勢對於建制派而言非常被動」,林鄭未來成為「跛腳特首」,「更加需要理性建制派以大局為重從旁襄助,是其是,非其非,扶一把而不是絆一腿」。

發佈於 多方觀點
By 2019-06-19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