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邱世卿:台灣軍備計劃隱藏的財政危機

2019-08-20 12:11:27 最後更新日期:2021-02-08 17:42:33

美國打算銷售給國軍空軍的F-16V BLK 70戰鬥機。(網絡圖片)

 

根據路透社的報導,今次66架F-16V BLK 70比採購金額為80億美金,大約是2560億台幣,計入備料與彈藥後,每架單價約為39億(約1.25億美元)。

如果再加上早先宣布總價20億美金的M1A2T 的採購案,在今年我們向美國採購的武器金額就達100億美金,合台幣為3200億台幣。以今年1月17日行政院主計處公布的108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立法院審議結果:1. 歲入原列1兆9,770億元,審議結果淨增列154億元,改列1兆9,924億元;2. 歲出原列2兆220億元,審議結果減列240億元,改列1兆9,980億元。留意,這已是赤字預算。

國軍的"國艦國造案"主要項目。這裏不包括IDS常規潛艇建造方案。(網絡圖片)

 

加上原有的潛艦國造、護衛艦/船塢登陸艦國造計畫,未來10年我們將進入軍費支出大幅增加的階段,在不加稅的前提下,我們的國家財政支出勢必得因應調整。如果把政府規劃的前瞻計畫、新能源開發以及產業升級轉型的預算納進來,每一個都需要錢,而且沒有錢根本做不到。

國防建設與投資當然是必然要做的,而且是台灣大多數人的共識,但也是因為大家都同意,所以也變成一個難以盡揭全貌的黑箱。

"國艦國造"第一階段的成果,是馬英九政府時代的"康平專案第二階段"。原本打算向意大利船廠訂造船身,運回台灣後再由民營的慶富造船廠自行安裝設備,其餘五艘由該廠建造,但該廠2016年被揭發資金流出問題且在投標過程中有詐騙成份,最終被終止合約,廠主更已潛逃。現時造出的獵雷艦船體仍閒置在意大利Intermarine船廠中。(網絡圖片)

 

軍火商不會管台灣的社福支出是否平衡,也不會管能源轉型的急迫,更不會管台灣產業升級與轉型的競爭力,只要二岸的情勢緊張,人民自然會有向外購買武器的心理,從這個角度看,對岸還真是美國軍火商的好朋友;只要恐共、反中,固定時間讓二岸關係升溫,軍火商就可以來回割韭菜。

由2016年開始中華民國政府的財政支出基本上處於停滯的水平,同時軍備開支亦處於停滯。(網絡圖片)

 

而且,這是一個財政紀律的問題。

歲出 = 歲入+債務, 當歲出增加時,如果歲入沒有增加,那麼就必須要發行債務。如果歲入沒有增加,又不想發行債務時,那麼歲出就必須維持,也就是說......只能從既有的科目內勻支。

如果立法院支持,願意以編列特別預算方式支付軍購費用,那麼國防部就可以鬆一口氣:如果只有部分願意以特別預算,部分從既有預算調整(我猜,有很大的機會是這個模式),那麼各項原有的施政將不得不依照優先順序調整預算數額;退一步來說,原有的軍隊使用款項亦可能被迫調整優次,甚至犧牲一些迫切性沒那麼高的項目;至於特別預算的經費來源,一般除了增加歲入(加稅、國營事業提高提撥國庫的金額......),就是要舉債。

東盟國家中甚至連菲律賓都展開大規模的軍備更新計劃。不過很少人留意到,菲律賓10年來GDP增長率幾是全東南亞之冠且總額已經翻了一倍。所以對他們來說,軍備更新並非無法承受之事。圖為仍在建造中的黎薩級導彈護衛艦。(網絡圖片)

 

用另一個(不討喜的)角度看,當國家經濟成長速度飛快,歲入每年增加,那麼可以用在軍購的費用也會增加,這是一種軍事投資的正向循環,近年的越南跟印度都是這種模式;如果國家的經濟下行,歲入成長的速度減緩,這時候執政者就必須考慮軍購對於國家整體經濟所造成的影響,在確保國家安全的前提下,盡量避免因大量投資所造成的排擠效應,最終導致軍事投資的負循環。

冷戰1985-88年時,蘇聯的軍事投入達到最頂峰,1988年軍費達3200億美元,而由後世流傳資料所見,蘇聯當時很多軍備發展計劃在概念上的超前與所用技術之高,連北約也為之一"震"。然而此時蘇聯在工農業上已經出現重大危機,之後蘇聯的經濟就開始全面崩潰.......圖為1989年時已接近開發完成的OBJECT 477A型坦克,採用無人砲塔設計及152MM大口徑戰車砲,車身甚至配有具洩壓板的全隔離獨立彈艙(於引擎室與砲室之間),以及厚度前所未見的車身前裝甲(因為砲塔無人化,可將裝甲集中到車身),攻防能力甚至不是幾年後才出現的M1A2可比。(網絡圖片)

 

軍事投資的負循環意味著,在軍事費用上的支出,造成歲入成長的減少,因此你能繼續投資的軍事費用會越來越少,如前蘇聯的情況。我希望台灣的防衛能力可以像刺蝟,但是得要是一隻吃飽體力好的刺蝟,而不是餓得眼冒金星,骨瘦如柴的刺蝟。

就列一個參考數字吧!根據維基百科...台灣高鐵的興建費用是4200億台幣,也就是說這二項軍購就已經讓一條高鐵從台北蓋到台南站了。

台灣人口其實已進入老年期,少子化情況已十分嚴重,預期將來老人醫療及退休開支將急劇上升。台灣的醫療保健在東亞地區來說算做得非常好,但台灣畢竟在國民收入上只算中等發達地區,在醫療開支急增的情況下,該健保制度是否能長期持續都很成問題。(網絡圖片)

 

2010年8月台灣高速鐵路累積載客量突破1億人次。2012年12月17日載客量正式突破2億人次。2015年1月載客量正式突破3億人次。2015年2月22日旅運239,000餘人次,亦創高鐵營運以來單日新高。至2015年止載客量約為3億4,766萬人次。

寫完這篇,我自己心知,大概又要被罵了......

 

文章刊載於作者面書專頁,輕新聞獲授權轉載。轉載文章不代表本報立場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19-08-20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