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陳景祥:中美戰由貿易打到股市

2019-10-02 12:11:13
陳景祥

在傳媒界工作逾30年,曾任職通訊社、電台、報章、網絡媒體,有豐富的編採和管理經驗。曾任教樹仁學院,及中文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班課程。

中美貿易談判還沒有突破,美國又有新招;據彭博社和路透社報道,特朗普政府正討論有何方法限制美國資金透過投資組合流入中國,其中正在考慮的措施包括把美國上市的中資公司除牌、限制美國政府退休基金投資中國股市,以及限制美國企業管理的股票指數納入中國成分股。

上述各招,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斬斷美國金融市場和大陸企業的關係,令它們無法取得來自美國的資金。

說就容易,能否實施則是另一回事。資本無祖國,金融市場只認錢不認人,只要中國市場和股市有利可圖,金融界豈會輕言放棄。在國家安全上要嚴防中國,不等於要跟中國切斷關係,上述各項限制資金流入大陸的措施即使落實,也是未來的事,要把現在已經上市的企業除牌,可能性微乎其微,除非是觸犯了監管條例。

最新消息,是美國財政部在傳聞翌日即發表聲明,指美國政府暫時沒有計劃將中國企業從美國交易所除牌,亦沒有考慮阻止中國企業在美國交易所上市。

美股市封殺華企「暫時按下」

美國總統特朗普要令美國「經濟繁榮」的指標之一,是美股表現興旺,當傳出要中資企業除牌的消息之後,美國反映市場恐慌情緒的VIX指數升至3周高位,美股三大指數亦告下跌,跌幅雖然輕微,但市場氣氛緊張。

截至今年2月,美股三大交易所共有156家中國公司上市,包括11家國企,總市值達12,000億美元;假如禁止美資買中企股,大批指數基金都會受牽連,包括MSCI、標普指數、彭博巴克萊指數等,美國金融界肯定不會支持。納斯達克回應事件時指「美國資本市場的關鍵素質是為所有符合條件的企業,提供非歧視性、公平的准入……並為美國投資者提供多元化的投資機會」。不利美國股市的事,特朗普不會做,起碼在明年大選前不會。

然而,要針對中國、「打殘」大陸的經濟,是美國長期國策,從開打貿易戰、針對華為、指中國操控人民幣滙率、盜取美國的科技和各項知識產權等指控,招數層出不窮,目的都是要遏抑中國的發展勢頭。現在美國財政部出面澄清,應該只是「暫時按下」,並不表示會放棄。

趕絕中國 美右派早鳴鑼開道

美國方面力主要在股市封殺中國的有二人,一是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另一人是白宮前策略師班農(Steve Bannon)。由班農領導的一個智庫組織CPDC直言不諱,認為中國就是美國當前的最大敵人(CPDC全名是 Committee on the Present Danger : China,是冷戰時期產物,原來名稱是CPD,加上China是近年的事),據該組織的網站介紹,CPDC宗旨是要教育美國公眾及政策制定者有關「中共治下的中國對美國現在帶來的各項威脅」,包括軍事力量,以及針對美國一般民眾及商業、政治和媒體精英進行的資訊戰、網絡戰和經濟戰。

班農是美國極右派的精神領袖,曾經是特朗普身邊的紅人,儼然有國師之勢。他主導之下的CPDC,所有工作都是圍繞着「如何對付中國這個首要敵人」而出謀獻策。今年4月,CPDC在紐約召開了一個金融會議,目的就是探討美國資本巿場應該如何應付中國的影響,包括勸阻美國的退休基金不要購買從事違反人權、對美國造成威脅的大陸企業股票。

班農在會上斥責「紐約交易所和納斯達克違反了它們對機構投資、對辛勤工作的美國人的退休金的受託責任;這是可恥的,應該立即終止」。會議並且敦促美國的退休基金組合必須「踢走」中國企業!(參考observer.com: Steve Bannon’s Crusade Against China Could Affect Your Retirement Fund ,2019年4月26日)

由此可見,特朗普政府有意在資本市場「趕絕」中國,其構思非始於今日,班農等右派智庫早就有此主張,並且為相關的政策鳴鑼開道,成為打擊中國的另一張王牌。

然而,美國金融界向來是北京的好朋友,1990年代中國爭取加入世貿組織,高盛和黑石集團的高層就充當北京的說客,向克林頓政府游說。近年大陸企業熱中往美國上市,它們認為華爾街才是真正的國際金融中心,能夠在美國股市掛牌是實力的表現,華爾街投資銀行為中國企業上市招股和收購提供服務都賺了大錢,自然成為中國的「盟友」,對制裁中企不會積極響應!

過去大陸科技公司上市首選地都在美國資本市場,香港近年才追上,這種轉變,其中一個原因是美國資本市場的政策風險正愈來愈高,特別是美國證監正「密切注視大陸企業慣用的VIE結構(Variable interest entities),「 嚇怕」了大陸企業。

目前在海外上市的中國企業絕大多數都用VIE模式,即在境外(如開曼群島)設控股公司,成立十分複雜的控股結構,藉以規避某些限制,例如外資不得參與的電訊、鋼鐵、教育、農業等行業。美國證監關注大陸企業的VIE結構,是因為其複雜的設計可能令企業缺乏透明度,投資者未能準確評估企業的風險。

香港窗口位置發揮作用

按傳統智慧,每當大陸受美國封殺,香港的窗口位置就會乘勢而上,發揮補充和替代作用。阿里巴巴當年「不滿」港交所拒絕其「同股不同權」的建議,棄港赴美,現在美國準備「逼走」中國企業、阻截美國資金進入大陸市場,也許會加快阿里巴巴和其他中資企業「遷移」或在港第二上市的安排。

香港能夠發揮特殊作用,美國豈會不知,現在很快就會通過的《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賦予美國政府可以每年「檢視」香港的情况,如果要加強向中國施壓,華府必會利用每年一檢的機會「整治」香港,從而令北京感到壓力。

香港在中美貿易戰很難置身事外,香港金融市場會否成為美國打壓的對象,要視乎中美關係走向。香港唯一可以做的,是在金融監管上更嚴格、要求更高,唯有如此,才可避免予美國有藉口乘虛而入。

原刊於《明報》,獲作者授權發表。

 

發佈於 博評
By 2019-10-02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