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小雪話情志:中醫點睇情緒病?

2015-11-25 01:45:06
小雪 小雪,2015年11月22日

剛收到好友發來一幀京城雪照,瞧瞧日歷,原來今天「小雪」。多麼幸運的北方,腳步準準踏在節氣上。可憐港居的我們,別說雪,連一滴雨也找不著,出門走一會兒更是一把汗。

嘗試在記憶裡尋找那既遙遠又陌生的寒冬。最終還是留在無雪的悶熱裡,摸索著寫下 2015 年的小雪日誌。

小雪節氣前後天氣通常陰晴不定,且日短夜長。陰冷黑暗讓人心情變灰,更叫情志病人百上加斤、病情加重。所以,我們今天著重談一談情志。

情志病當然需要吃藥及接受專科治療。可是,多愁善感、過分緊張、不愛熱鬧、對平時喜歡的事物失去興趣、易怒、怕見人、長期噩夢、冷感一系列情緒變化,每個人都可能經歷過。

在未形成疾病前的這類癥狀,我們大可以從生活作息、飲食調配、穴位按壓方面自行緩解,防範未然。這也是我們今天的主要話題。

何謂「情志」?

「情」即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是人類精神意識與外界事物的相互反應。

「志」是五志:喜、怒、思、悲、恐,把七情按五臟歸類後得出的五個代表。

情志是病因,屬於中醫三大致病因素的「內傷」類別。另外兩類致病因素則為:「外感」(風、寒、暑、濕、燥、火)及「不內外因」(飢飽、勞倦、跌僕、壓溺及蟲獸所傷等)。

情志也是病果,七情五志造成臟腑氣血失調同時,臟腑氣機交雜的痰、瘀、鬱又反過來形成情志病。

何謂「情志病」?

情志病是指:情志受到突發或持久性刺激,而產生情志異常表現的病症。包括:

  • 直接引發與神智有關的病證,如鬱證、癲、狂等;
  • 間接誘發的病證,如胸痹、真心痛、眩暈等身心疾病, 甚至消渴、惡性腫瘤、慢性肝膽疾病等。

情志為病離不開一個「過」字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言:「喜傷心,憂傷肺,怒傷肝,思傷脾,恐傷腎。」這喜怒憂思恐本為五志常態,正常尺度的情緒反應,不算病。

唯有過了量,在突發性、強烈或持久情志刺激下,影響了正常生理循環,使臟腑氣血功能紊亂時才會致病。如《養性延命錄》箴言:「喜怒無常,過之為害。」

故此,調整情志必先調整生活節奏,并且找出七情五志以及作息飲食的平衡點。

百病生於氣,調情志必先調氣

《素問.舉痛論》言:「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思則氣結,驚則氣亂。」俗話說:「先學不生氣,再學會氣人」,前者是養生之道,後者是幽默之本。

氣與血,如天地、日月,形影不離,同為身體重要物質,所謂:「血有餘則怒,不足則恐」。我們學會不生氣同時,也應該善補氣血,使身體各功能健運、暢通,則百病無從而生。

調情志先調肝、心

《內經.五神藏》提出「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腎藏志」,神、魂、魄、意、志均屬精神活動,即五臟有病,都可以出現神志症狀。只是「神」與「魂」直接影響神智而發病,而二者分別歸於肝、心,故需加重調理。

肝主疏泄,五行為木,木性條達為順,失其條達為逆。逆者導致氣機鬱結,臨床可見脅肋脹痛、胸悶不舒、或咽部有阻塞感,若上沖於心狀如熱厥心痛等。故此,情緒低落或抑鬱時,大多影響肝氣,而肝氣不疏又反過來影響情緒。例如臨床上的癲病、抑鬱癥都歸此類。

心主神明,為「君主之官」,故情志病的病位,首先在心。而心血過旺或虛虧都會影響神智。例如,心火過旺時上擾心竅,致使神志逆亂而產生的狂病。

防範痰、瘀、鬱

脾為後天之本,居中土,滋生及供應五臟足夠的氣血運行。脾健則痰濕無所生,而情志病恰恰就跟痰的關系最為密切。濕痰結聚日久亦會形成血瘀及氣鬱。在中醫情志病證型當中:痰阻經絡、痰迷心竅、痰火凝滯等均為常見。

故此,護脾(固養脾胃陽氣)可以直接治療痰、瘀、鬱,減低發病風險。食品中例如,淮山、大棗、炒薏米、茨實、橘紅及略帶甘味及甘淡味食品均為此類。

以食調養情志

《千金要方·食治篇》中記載:「食能祛邪而安臟腑,悅神,爽志,以資氣血。 」對於情志失調,長期食物療理更勝猛峻藥物。由於肝、心與情志關系至為重要,以下食療主要針對此二臟。

療肝食譜:

i. 養肝解鬱:

  1. 金針菜 – 又名「忘憂草」。性平,入胃、大腸經。可清脾胃、利大小腸、舒筋活絡。

    (a) 建議金針菜、木耳、生薑蒸雞

    (b) 建議金針菜、木耳、紅棗、生薑煮水,喝湯吃渣

  2. 玫瑰枸杞茶 – 玫瑰性溫,入肝、脾經。主理氣解鬱、和血散瘀。

    (a) 玫瑰 3 朵 枸杞子 30-40 粒 黃菊 2 朵(開水泡約 20 分鐘即可)

  3. 香蕉 – 性寒,入肺、胃、大腸經。降壓、清熱、通便、舒緩神經。

    (a) 不能過量,每天 1-2 條為佳

    (b) 未成熟的青香蕉含 5—羥色胺的物質,可治療胃潰瘍。

ii. 疏肝理氣

  1. 梅子 – 性平,入肝、脾、肺、大腸經。利膽、改善肝臟機能、抗衰老。

    (a) 建議梅子蒸排骨

    (b) 建議梅子、紫蘇葉熱泡,當茶飲

  2. 木瓜 – 性溫,入肝、脾經。祛濕、舒筋、平肝氣、和脾胃。

    (a) 生吃、煎服、浸酒、蜜漬、煮粥均宜。

療心食譜

i. 心陽偏亢,心陰不足:

  1. 蓮冬甘草茶:蓮子心性涼,入心、脾、腎經。可清心火、止汗、降壓、養神。麥冬性寒,歸心、肺、胃經。可清心除煩,益胃生津。蓮心 3g 麥冬 5g 炙甘草 6g(開水保溫杯焗泡 20 分鐘後,徐徐飲服)
  2. 小米海參粥:小米性涼,入腎、脾、胃經。益腎、補脾、養胃。海參性溫,歸心、腎經。滋陰、養血、益精、溫陽、抗衰老。小黃米、海參 各適量(海參先浸發後切成小塊,再混入小米同煮,即成)
  3. 黑白芝麻:性平,入肝、腎經。養血、補肝腎、潤腸、烏發、抗衰老。炒熟研末、煮粥、服如芝麻油、芝麻醬均可。

ii. 心血不足:

  1. 補血八珍湯:氣血雙補,最適合作婦女經後或產後失血調養。黨參 10g 白術 10g 茯苓 12g 炙甘草 6g 當歸 10g 川芎 6g白芍 12g 熟地黃 10g + 瘦肉/豬蹄、生薑、陳皮 適量
  2. 小米紅棗粥:眉豆性平,入脾、腎經。補腎生精、安五臟、調營衛、理氣益中。小黃米、眉豆 各等份 紅棗 5-9 枚(南方偏濕地區居民建議加陳皮 2 角)

以穴位調養情志

中醫穴位療法承載二千多年傳統文化,能夠快捷方便地解決人體經絡氣血的阻滯問題,對於疏肝理氣,調心寬胸尤為到位。

  1. 內關

    i. 屬手厥陰心包經,絡穴;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陰維脈。

    ii. 位於前臂內側,腕橫紋上 2 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iii. 主治胸痛、胸悶、心痛、胃痛、噁心嘔吐、心悸、虛煩、癲狂、善驚、健忘、失智等癥。

    iv. 按壓雙側此穴,每側按壓 3-5 分鐘,可以紓解胸中郁悶,清理神智。

  2. 太衝

    i. 屬足厥陰肝經要穴,是肝經五俞穴之一。

    ii. 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蹠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

    iii. 主治頭痛,眩暈,疝氣,月經不調,癃閉,遺尿,小兒驚風,癲狂,癇證,脅痛,腹脹,黃疸,嘔逆等癥。

    iv. 按壓雙側此穴,每側按壓 3-5 分鐘,可以疏肝理氣,消除鬱悶。

從日常生活調情養志

  1. 多聽抒情古典音樂。譬如,巴哈鋼琴、蕭邦的小夜曲。舒緩的頻率,有助調理身心節奏,使氣血暢達。
  2. 多看藍天、碧海、青蔥山脈。肝開竅於目,草木之色更可以養肝,有助肝氣條達。
  3. 走進大自然療養院。適當運動或走路有助分泌內啡肽(endorphin),以舒緩神經,在綠色的山徑步行更多了些負離子及氧氣,可讓身心迅速恢復。
  4. 多曬太陽。陽光可以增加人體陽氣,有助加強身體臟腑氣血各功能運作,是公認的正能量。

中醫治病,講求「善醫者,必先醫其心,而後醫其身」。我們談養生也同樣,必先養其心,而後養其身。清代醫學家吳尚說過:「七情之病,看花解悶,聽曲消愁,有勝於服藥者也。」

能夠提早驚覺,不讓負情緒惡化,並把自己領回正軌是今天的目的。懂得尋找快樂的人,才真正活得健康。

發佈於 飲食
By 2015-11-25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