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沈旭暉﹕由國際事件教訓看「網禁」的經驗

2019-11-04 12:42:13
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日前律政司入稟高院,獲頒臨時禁制令,禁止任何人非法於網上平台「發佈任何言論威脅使用暴力、或使用暴力及毁壞財物」。中大社會科學院客席副教授沈旭暉11月4日於《明報》撰文,引述蘇丹及伊朗的禁網經驗,認為網禁已是被證明是火上加油的反智,而其打擊面更比「送中條例」大,恐會為香港帶來另一場災難。

封禁整個網絡不合邏輯

中大社會科學院客席副教授沈旭暉11月4日於《明報》撰文表示,有關的禁制令「只是禁制早已犯法的內容,除了令不被點名的高登不是味兒,可說無人受影響」,「若說是項莊舞劍,只是進一步網禁的先聲,倒合乎邏輯」;「一時間,社會賢達圈子瀰漫一片樂觀情緒,彷彿解決了提出問題的人和平台,就是解決了問題,思維之落後,予欲無言」。

沈旭暉表示,「『網禁』技術上可以指禁止瀏覽、進入特定網站或程式,又可以指封禁整個網絡,而兩者的結局放在香港,都是『攬炒』,而且邏輯上也不通」,「論壇出現的留言,只是民間輿論的展示,禁之不絕」,「即使政府點名封鎖連登,管理員只要定期變更海外網址,用家由VPN連接」,是無法阻擋的。

沈旭暉指由於連登、Telegram這類公眾平台十分透明,「政府反而能知道輿論走向,也有無數科學方式量度、預測」,「反而一旦消失,用戶走入深不可測的深網,那才是真正激進化的開端,激進分子屆時要帶風向,也比在『大台』容易得多」;政府禁網的想法,「要不是對網絡社會一無所知」,就是「拿着紅旗反紅旗」,目的其實是迫使網民激化,來合理化餘下行為,邏輯和禁蒙面法如出一轍。

國際已有先例可以參考

沈旭暉引述與香港同期成為國際頭條的蘇丹,4月蘇丹軍人發動叛變,推翻掌權30年的獨裁者巴希爾,但拒絕交出權力,「人民發動大遊行,最終軍方血腥鎮壓,為了阻止示威集結、避免大屠殺影片流出,悍然令全國斷網」;「蘇丹人利用前網絡時代的工會、鄰里人脈網」,自行組織「哨兵隊」,用人肉方法將信息傳開,而斷網亦引起新民憤,鼓勵更多人搜證軍方暴行,並以USB形式交給「駁腳」轉移國外。沈旭暉認為,「斷網原意是要大遊行無法組織,但民憤不止,繼續以社區快閃抗爭和騷亂發泄出來,局勢更失控」,證明是火上加油的反智。

2017至18年伊朗亦爆發大規模反政府示,其時伊朗人已經用Telegram和手機組織運動,「伊朗政府封鎖Telegram,又切斷首都德黑蘭的主要網絡,某些地區的互聯網完全中斷,VPN也失靈」。沈旭暉指,「伊朗人科普水平極高,禁網期間,民間智慧催生了大量替代品,Tor(洋葱路由器)之類的軟件被大幅度使用,用戶通過Tor可以匿名接通到外國志願者提供的網絡,通訊經過多層加密,令政府更難捉摸」。

禁網與金融中心難兩全

沈旭暉認為,「除非政府下令「物理斷網」(切斷電纜),否則技術上,只要香港繼續連網,網民就有方法突破封鎖」,例如在前線可利用「Bridgefy」之類不依賴網路的通訊軟體,「難道連手機也禁」?很多伊朗生意人無視網禁「違法達義」,連帶其他溝通也不可能杜絕,更遑論更網絡化的香港;香港的最後價值是作為國際承認的金融中心,「有健全法治、資訊開放、融資方便」,因而根本不存在一方面禁網、另一方面又能保持地位的「妙計」。

早前由70多個國家的200多個組織組成的「#KeepitOn」聯盟,向特首和行政會議發公開信表示,「如果封網,會影響儲存在香港的亞太區及國際機構數據,保守估計會帶來每日33億港元的直接經濟損失」。沈旭暉認為,「只是冰山一角,金融界有多少連鎖影響,更是天文數字」,「屆時股民、生意人、公共服務、記者、在港外國人士……全部受影響」,而打擊面比「送中條例」更誇張。

恐怕會帶來另一場災難

沈旭暉認為,在伊朗禁網後,「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派出4名特別觀察員」,撰寫報告表示伊朗「禁止資訊溝通嚴重違反基本人權」,如果特區政府剝奪更多港人基本人權來「止暴制亂」,只會令整場運動不斷得到生命力;「特區政府的網絡水平無論是知識還是技術,都處於茹毛飲血的史前階段」,到時可能引來其他國家、組織的網軍來香港較量練兵,屆時爆發以香港為虛擬主戰場的「第一次世界網絡大戰」,「林鄭政府連網絡也要焦土化,亦未可知」,恐怕只會為香港人帶來又一場災難。

發佈於 多方觀點
By 2019-11-04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