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陳景祥:勿因「顏色革命」而錯判

2019-11-06 10:58:38
陳景祥

在傳媒界工作逾30年,曾任職通訊社、電台、報章、網絡媒體,有豐富的編採和管理經驗。曾任教樹仁學院,及中文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班課程。

反修例風波由最初反對政府建議可移交逃犯往大陸,到針對行政長官獨斷獨行不聽民意,然後轉移至抗議警隊濫暴,到要求落實雙普選,層層遞進,整件事的發展已經脫離了初起的反修例,演變成為爭取民主自由的街頭抗爭。

反修例風波涉中西博弈 北京將強硬對付

內地對反修例的判斷,則由7月港澳辦記者會強烈譴責「少數激進分子實施的暴力活動」,到後來「升級」把風波定性為「顏色革命」、外國勢力介入,甚至「開始出現恐怖主義苗頭」……到了這個地步,反修例風波已不僅是香港內部矛盾,而是涉及國際政治鬥爭、中國和西方勢力博弈,這個「高度」,顯然不是特區政府可以應付得來,中央必會全面介入;可以相信,目前應對止暴制亂的策略和方法,已非特首可以話事!

10月31日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公報提及香港,說道:「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必須嚴格依照憲法和基本法對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實行管治,維護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建立健全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

政評家的解讀,都認為是北京要求香港盡快訂立23條國安法,填補國家安全的「漏洞」。但是,以目前特區政府的狀態,要推動23條立法必定曠日持久,遠水救不了近火;如果要循法律途徑訂立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只能按《基本法》第18條:全國人大常委會「因香港特別行政區內發生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不能控制的危及國家統一或安全的動亂而決定香港特別行政區進入緊急狀態,中央人民政府可發布命令將有關全國性法律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施」。

從今年6月開始,街頭暴力衝突一直沒有停止過,特區政府和警隊都曾經公開表示,他們有能力處理當前的局勢,後來行政長官宣布正式撤回修訂《逃犯條例》,又舉辦了第一場和市民的公開對話,然而街頭暴力衝突並沒有停下來,而且暴力程度不斷升級。警方則窮於應付,但衝突始終沒有停止!

如果要行動,北京要等到什麼時候才出手?短期指標應該是11月區議會選舉,到底政府能否控制住局勢,令投票可以順利在11月24日舉行(反映政府的應變和管治能力)。其次是暴力衝突到今年底是否仍然無法平息——亂局持續,商業活動和經營環境正急速惡化,仍有能力撐下去的企業最後一個機會就是聖誕和新年促銷,情况沒有好轉的話,很多企業唯有「投降」,倒閉潮和失業潮將拉開序幕。換言之,止暴制亂總要有個期限,到期而特區政府仍然無力應付,應該就是北京出手的時候!

反修例風波被定性為顏色革命、有外國勢力在背後攪局,意味着北京將會用強硬手段對付,期待會以對話、讓步、求共識等柔性方法已不切實際。新華社8月30日的「新華時評」指「『反中亂港』分子與外部勢力深度勾結,有組織、有預謀通過製造社會動亂……奪取香港的管治權,企圖通過製造香港亂局來牽制整個中國,甚至妄想將『顏色革命』滲透到中國內地」。循着這個思路,由北京出手止暴制亂不單是「幫香港」,也是為了「保護國家安全」。

街頭暴力怎可能「推翻」特區政府?

內地官媒對顏色革命的論述,是指2000年以來在東歐、中亞的前蘇聯或巴爾幹半島國家(隨後向中東地區蔓延)、以「政權更替」為目標的一系列示威抗議及街頭運動;這些運動多以和平非暴力方式進行,標榜擁護西方自由民主等普世價值,目的都在推倒現政權、建立親美親西方的新政府。

英治年代,香港已經是一個諜報中心,1949年之後,西方國家以香港作為蒐集大陸情報的窗口,更是公開秘密。然而香港的國際聯繫、跟西方資本主義世界建立的緊密網絡,並沒有被視為「裏通外敵」,反而在內地改革開放初期成為國家的重要「資產」;後來基本法條文內保留了香港的國際化特色,在議會和司法機構內容許持外國護照者可以參與。當前以顏色革命「定性」香港的反修例風波,如果因此而抹殺了香港的國際化特色,將會是歷史誤判、錯誤地把打擊面「擴大化」!

顏色革命都是以推翻政權為目的,但香港已回歸祖國22年,中央在香港派了駐軍,又有一大批台前幕後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街頭暴力怎可能「推翻」特區政府?即使特區政府換人,仍然要經中央任命,「推翻」特區政府並沒有任何實際作用。如果真有香港版的顏色革命,到底北京擔心什麼?

雙普選是民主訴求 不是「投向」西方意圖

「環球網」曾有社評〈香港版顏色革命,想要推倒的是什麼?〉有如下分析:「香港的顏色革命在不斷『進化』中有了越來越成型的路線圖,那就是第一步徹底癱瘓特區政府、警隊和法律秩序,進而威脅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以此要挾中央政府放棄對香港的管治權,最終實現美西方和政治反對派共同要求的徹底『雙普選』,從而讓香港在回歸中國後再次『出走』,投入美西方的懷抱。」

如此分析,相當「無厘頭」。西方針對香港的金融市場,目的是牽制中國大陸、干擾大陸的資金來源和融資管道,跟雙普選拉不上任何關係。至於雙普選是否會導致香港在回歸後「重投」美西方懷抱,這是另一個課題,沒有答案,有的話都是「斷估」。

最近由香港民意研究所做的民調顯示,不贊成香港獨立的受訪者達83%,僅11%贊成港獨;主流民意十分清楚,以此作基礎分析爭取雙普選訴求,應是港人希望能有一個真正問責、能夠得到香港人擁護的行政長官;這是個民主訴求,不是「投向」美西方的意圖!

香港的價值,就是連接西方資本主義世界;香港為國家現代化提供了獨一無二的作用,也為中國的社會主義發展補了資本主義一課——沒有這一課,內地的發展將會走上很多彎路。

取消「高度自治」 不符國家長遠利益

四中全會公報沒有提「高度自治」,但「兩制」的精髓,正是賦予香港高度自治,繼續發揮它的優勢。內地沒有管理過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城市(當年上海的命運是被社會主義改造),北京也沒有直接管治香港的政治和法律資源;取消「高度自治」,香港的管治和制度運作都會出現劇變,金融中心和國際城市的地位也將不保,這樣的香港在國家安全上也許令北京放心,但肯定不符合國家長遠發展的利益。

原刊於《明報》,獲作者授權發表。

發佈於 博評
By 2019-11-06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