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呂琪:美軍撤敘后 普京在中東的巧妙「組合拳」

2019-11-10 17:43:57 最後更新日期:2021-02-08 17:41:05
呂琪

香港輕新聞特邀軍事評論員

近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在俄羅斯索契進行了會見,會後埃爾多安宣布,土耳其當局已經完成了對庫爾德武裝的打擊,准備停止在敘利亞境內的軍事行動。回頭再看整件事的過程:雙方討論了敘利亞-土耳其邊境地區的當前局勢,並迅速就150小時停火達成協議。隨即土耳其就表示將停止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並給予庫爾德部隊150小時從敘利亞北部邊境撤軍,同時俄羅斯和土耳其將聯合巡邏敘利亞北部邊境。俄羅斯和土耳其達成協議後,普京立即撥通了敘利亞總統巴沙爾的電話,通知他俄羅斯和土耳其達成的協議並獲得巴沙爾的支持。敘利亞邊境風波整件事變化之快,讓人側目。

此次俄羅斯和土耳其就北敘利亞局勢達成了新的停火協議,這顯然意義重大,標誌著恢復敘利亞北部邊境地區的和平指日可待。普京這件事做得確實漂亮,原因是就在埃爾多安和普京會議之前,埃爾多安還拒絕了法國總統停火時間的請求,並向美國發出嚴厲的警告,說如果美國不遵守其承諾,將繼續在敘利亞采取軍事行動。然而,在與普京會晤後,埃爾多安的態度立即發生了180°改變,表示不會發起新的行動。現在土耳其、俄羅斯和敘利亞的立場基本相同,這一協議無疑讓美國成為敘利亞戰場最大的輸家。

俄羅斯靈活扮演中東勢力「中間人」

美國和土耳其在敘利亞庫爾德人問題的分歧越來越大,變相造就了俄羅斯和土耳其關係的再次升溫。最近一段時間,俄羅斯方面不斷推進與中東國家的合作,通過外交軍事經濟組合拳不斷提升影響力,加強在中東事務上的話語權。這次俄羅斯與土耳其簽署的諒解備忘錄,土方基本實現了在土敘邊界劃設「安全區」的目的,而俄羅斯也就此確立了土敘爭端中「調解人」和「監督者」的地位。特別是隨著美軍開始撤出敘利亞北部後,俄羅斯接替美國成為這一地區的「警察」。「安全區」內庫爾德武裝的撤出、敘利亞邊防軍的進駐等工作,都將由俄羅斯負責協調。現在俄羅斯顯然已經成為這場戰爭乃至中東地區的最大贏家,這一切都和普京的工作分不開。

敘利亞赫梅明空軍基地,現時俄國有大約五十架軍機在駐守,協助敘軍北部攻勢及防空有餘,但要與該區美國空軍力量仍然力有不逮。(網絡圖片)

 

自從看出美軍因敘利亞戰事不順,有意撤出在敘的大部分兵力後,普京領導的俄羅斯馬上開始了頻繁的外交工作。除了這次和埃爾多安的緊急會談外,日前普京還訪問了沙特和阿聯酋。目前俄羅斯不但在敘利亞問題上占據上風,甚至在整個中東地區的話語權都顯著提升。與美國在中東的做法不同,俄羅斯並不全靠武力侵占,也不拿資金要挾,而是通過對各方關係平衡的把握,通過對外交傳統資源的利用和巧妙的戰略布局,逐漸成為可與中東地區各方對話的國家。普京通過一系列靈活的外交手段和強悍的軍事實力,使俄羅斯成為中東地區可以斡旋各方勢力的「中間人」—而這個角色正是數十年來美國一直希望在中東地區扮演的。

從當前國力看,俄羅斯還不具備美國那樣強大的實力和人脈,軍事上自從蘇聯解體,俄羅斯已無力為了某個地區大動兵戈。這次敘利亞戰爭,若非美國逼得太緊,俄羅斯未必會全力出兵幫助阿薩德政權。再從人脈關係看,無論是蘇聯還是俄羅斯,在中東地區都沒有一個像以色列這樣的親密盟友。但是隨著中東地區大國(沙特、伊朗等)實力的變化,這些國家對於重塑地區格局的意願和能力逐步增加,以及美國開始收縮回撤的全球戰略來看,普京確實很好地把握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讓俄羅斯開始涉足波斯灣、紅海和地中海,逐步完成自沙俄時代開始每一個俄羅斯大地上的統治者都夢寐以求的戰略目標。

俄國黑海艦隊第五行動中隊,現時仍駐在敘利亞的塔爾圖斯。(網絡圖片)

 

什麼因素可能影響俄方中東佈局?

盡管目前來看,普京的手段令人稱讚,但是俄羅斯實力不足的現狀依然存在,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

首先,俄羅斯的工業還沒恢復,經濟續航力有限。不管俄羅斯如何努力都沒恢復到蘇聯頂峰時期的工業水平,缺乏全套的工業體系來支持國家的發展,這從目前俄羅斯唯一的航母「庫茲涅佐夫號」的維修就能略見一斑。「庫茲涅佐夫號」進入船塢維修後就因意外停工至今,因為蘇聯時期配套的設備都成為他國所屬,或者早就廢棄了,俄羅斯早就失去了完整的工業體系。

其次,當前國際的石油價格價權還掐在美國手上。眼下俄羅斯的經濟主要依靠出售資源,俄國內的經濟情況受國際石油價格波動明顯,其他資源亦然。當年冷戰,美國打敗蘇聯的其中一招就是控制國際的石油價格。資源及石油對俄羅斯的制約,就算普京再有能力也無法解決。

唯一慶幸的是,蘇聯末年另一死穴已解決:俄國的糧食生產及自給率在2014年後達到前所未見的新高(90%),除熱帶水果外,大部分都可自產及出口。(網絡圖片)

 

再者,目前俄羅斯周邊的戰略環境還是很惡劣的。雖然現在普京在中東占了上風,但在自家門口依然被美國圍堵。特別是東歐幾國,自古以來形成的對俄羅斯的恐懼和仇恨是無法改變的,波蘭、捷克、匈牙利等國對於參與圍堵打壓俄羅斯的行動都不遺餘力。這些自沙俄、蘇聯時期就存在的死穴,在如今的俄羅斯身上並沒有出現任何的改變。

最後,美國國內對於撤離敘利亞以及中東地區的分歧很大。日前,駐敘美軍突然改變撤軍進度,迅速增派機械化部隊前往敘利亞油田。10月28日,美軍開始向敘利亞東部的油田重新增兵。美國軍方解釋稱,增兵油田是美國在擊斃「ISIS」總頭目巴格達迪後加強反恐行動的一部分。從當地拍到的視頻顯示,距特朗普宣布從敘利亞撤軍還不到一個月,美軍車隊的確重新進入敘利亞。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Mark Esper))更是在28日表示,美國將「以壓倒性的力量擊敗任何試圖攻擊敘東部油田的武裝力量,任何企圖染指敘利亞油田的勢力都將遭美軍打擊,俄軍也一樣!」

俄羅斯仍缺少「致命一擊」

綜上所述,美國並不打算簡單撤離敘利亞和中東,尤其是敘利亞北部的油田和南部邊境。前者涉及到金錢利益,後者涉及到美國在中東最主要盟友以色列的安全。而且完全放棄敘利亞,意味著俄羅斯和伊朗勢力可以進入地中海,這是美國無論如何也無法坐視不理的。

回歸正題,普京最近的一系列外交手段表現確實亮眼,讓俄羅斯在國際博弈中挽回一局,改變了俄羅斯自占領克里米亞半島後被國際社會孤立的局面。但是俗話也說:「戰爭中贏的次數再多,如果沒法擊倒對手都是沒用的」。美俄之間的實力差距任普京能力再大也改變不了,所以眼下俄羅斯依然需要繼續維持和中國的戰略盟友關係,和中國背貼背取暖。

北約經常想著俄國可能攻擊波蘭等北約國,可現時俄軍兵員35萬人,現役坦克只有2300輛,且大部分都是T-72B3/B3M(右)與T-90A(左),要玩當年的鋼鐵洪流幾乎是沒可能的事;當年蘇聯現役坦克數量為今天20倍。(網絡圖片)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19-11-10

手機分享本文: